新華社石家莊7月27日電?題:雄安新區:建設藍綠交織的綠色創新之城
新華社記者落飛麟、董笑坤
夏日清晨,河北雄安新區“千年秀林”薄霧氤氳。在森林步道上散步的回遷居民張微,深吸一口清新空氣:“以前覺得森林在城市之外,現在推窗見綠,起步聞香。”
這抹令人心醉的綠意,源于雄安新區建設伊始就錨定的“先植綠、后建城”理念。2018年發布的《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明確,雄安新區“藍綠空間占比穩定在70%”。
數年來,雄安新區已累計造林48.1萬畝,森林覆蓋率由新區設立前的11%提升至35%,“千年秀林”如今已成為環繞新區的“翡翠項鏈”。雄安集團生態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武芳芳介紹:“我們堅持科學造林,精準選用鄉土長壽樹種,讓森林‘活得好’‘守得住’,為‘未來之城’打下堅實生態根基。”
最新監測顯示,白洋淀淀區水質已從2017年的劣Ⅴ類提升并穩定保持在Ⅲ類,水質達到1988年恢復蓄水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白洋淀步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
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雄安新區正扎實推進綠色宜居城市建設。白洋淀的生態修復與“千年秀林”的科學管護齊頭并進,共同織密城市的生態網絡。雄安郊野公園、金湖公園、悅容公園等城市公園相繼開放,“3公里進森林、1公里進林帶、300米進公園”的生態愿景,正變為越來越多老百姓觸手可及的生活場景。
面向未來,雄安新區研究形成《雄安新區綠色發展城市典范建設方案(2024—2030年)》,提出九大典范建設任務,細化提出20項具體工作,對應列出41項建設指標和59項重點任務;力爭到2030年,新區綠色發展城市典范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樹立起新時代美麗中國雄安樣板。
在精心雕琢生態底色的同時,雄安新區正全力打造驅動未來的創新引擎。依托中國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創新聯盟,雄安正擘畫一幅宏偉的產業藍圖:構建起涵蓋衛星互聯網、時空信息、商業衛星智造等前沿領域的產業體系。
在雄安科創中心中試基地,一批空天技術成果正加速轉化;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里新企業不斷入駐,成為吸引創新要素的重要磁場。
目前,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數字科技領域共200余家企業落地雄安。截至2025年6月30日,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已入駐高新技術企業51家,專精特新企業16家,新增知識產權270多項。而中國星網已在新區注冊落地多家子公司,多個核心能力平臺建在了雄安,空天信息產業生態圈初具雛形。
眼下,雄安新區正持續加快高端高新產業發展和謀劃。大力發展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產業,加快商業衛星總裝基地等項目建設;大力發展人工智能產業,高標準建設運營雄安人工智能研究院、綜合實訓基地;大力發展數字科技產業,推動已落地央企數字科技公司加大業務布局,全力打造千億級數字產業集群……在這座承載“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未來之城”,生態與創新兩條主線正日益清晰,交相輝映。
雄安新區建設和交通管理局局長楊松表示:“我們將堅決貫徹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依托雄安新區的區位優勢,努力打造精致細膩、整潔有序的城市面貌,把高標準的城市規劃藍圖變為高質量的城市發展現實畫卷。”
行走在今天的雄安,林海綿延,淀泊清朗,智慧樓宇與創新工場在綠意掩映中拔節生長。一座“未來之城”,正在燕趙大地上加速崛起。(完)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