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6日),我國首次舉辦的國際紅樹林保護高級別論壇在深圳開幕。記者從論壇了解到,我國紅樹林面積比21世紀初增加了7200多公頃,徹底扭轉了面積減少的趨勢,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紅樹林面積凈增加的國家之一。
我國紅樹林面積比本世紀初增加超七千公頃
國際紅樹林保護高級別論壇是落實去年11月召開的《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成果的一次重要行動,共有29個國家、《濕地公約》秘書處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等相關國際組織的160名代表參加。
紅樹林是熱帶、亞熱帶潮間帶珍貴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生態系統,也是濕地生態系統的重要類型。我國現有紅樹林面積2.92萬公頃,約65%的紅樹林位于各類自然保護地中。國家林草局表示,下一步,我國將以貫徹落實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為主線,進一步加強提高紅樹林自然保護地的管理水平,到2025年,新增紅樹林面積9050公頃,修復現有的紅樹林面積9750公頃。
生態保護良好 珍稀鳥類頻頻現身
中華鳳頭燕鷗和黑頸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最為珍稀的候鳥之一,其中,中華鳳頭燕鷗全球數量只有200多只。最近,在福建和四川的自然保護區,這兩種珍稀候鳥頻頻現身。
閩江河口濕地是我國東南沿海典型的河口三角洲濕地,近日,濕地博物館里的“濕地智慧監測系統”,實時記錄了十多只中華鳳頭燕鷗在濕地河灘上自由自在地覓食嬉戲,數量為歷年最多。
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 陳超靈:智慧監測系統能夠幫助我們對濕地實現數字化、智慧化管理,在智慧監測系統里輸入鳥調數據后,還會自動分析候鳥數量、種類的增減情況。
除了靠智慧監測系統加強監測外,當地組織了志愿者服務隊,巡視濕地,電力部門還為閩江河口濕地提供了“生態光伏”方案,用綠色電力守護福州閩江河口生態之美,保護濕地。
眼下,在四川省紅原縣,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的數量達到1200只,比去年增加33%。黑頸鶴對生存環境要求嚴格,是反映生態環境的重要物種之一。
四川紅原縣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主任 阿江:近幾年,我們投資了6個多億元,實施了林草濕的保護修復項目,治理區林草的植被蓋度從之前的15%,增加到現在的60%。
紅原縣生態地位重要,境內有日干喬濕地自然保護區和嘎曲國家濕地公園等保護區,生物多樣性豐富。在保護的前提下,當地利用高原優良生態環境大力發展生態旅游,農牧民從生態產業中獲得的收入,超過年收入的三分之二,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