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4月20日)舉行的全國農田建設現場會上,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耕地質量監測基本網絡初步建立,在耕地質量建設保護方面實現了新突破。
最新監測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設立2.8萬個各級耕地質量監測點,基本覆蓋了主要耕地土壤類型和種植制度。針對東北黑土地、南方酸化地、北方鹽堿地等重點區域,加強退化耕地治理,集成技術模式開展酸化、鹽堿化耕地治理試點,摸索總結出一批有效易用的技術模式。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 張興旺:10到20年左右開展一次全面性的土壤普查作為中期普查評價,評價耕地質量等級及利用的適應性;每5年左右開展一次耕地質量短期調查評價;每年對高標準農田建設區等重點區域開展年度變更調查評價,掌握耕地質量等級變化情況。

今年我國將全面推進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對110億畝農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進行全面“體檢”在長江中下游、西南、華南等酸化耕地土壤分布面積較大的15個省份,啟動了酸化耕地治理重點縣建設;在典型黑土耕地區統籌實施農田建設、小流域治理、有機肥還田等工程、農技、農藝措施,確保完成1億畝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年度任務。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