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增強熱負荷第一壁首件。受訪者供圖
11月22日,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傳出消息,全球最大“人造太陽”核心部件研制取得重大進展: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增強熱負荷第一壁完成首件制造,其核心指標顯著優于設計要求,具備了批量制造條件。這標志著中國全面突破“ITER增強熱負荷第一壁”關鍵技術,實現該項核心科技持續領跑。
探索開發聚變能源的ITER,由中國、歐盟、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美國7方共同參與建造,被譽為全世界最大的“人造太陽”,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我國承擔了其中約9%的任務。增強熱負荷第一壁直接面對芯部1億攝氏度高溫等離子體,是ITER最關鍵的堆芯部件,涉及聚變堆建設的核心技術。此前,中國掌握的該項技術率先通過國際認證。
科技部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主任羅德隆在線上致辭中對完成該項目首件制造表示祝賀。他表示,我國“第一壁”團隊多年來付出巨大的努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發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在這些工作中,我國不僅自主掌握了工藝原理并突破技術,也為ITER計劃提供了重要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在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指導下,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承接ITER增強熱負荷第一壁全尺寸原型件研制,科研團隊在成功批量制備增強熱負荷手指部件后,與貴州航天新力科技有限公司通力合作,解決了一系列技術難題,成功完成部件的焊接裝配。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研發團隊負責人諶繼明表示,由我國團隊領先國際完成首件制造,再次為ITER關鍵部件的研發取得實質性工程突破,也標志著我國鄭重履行了國際承諾。
首件見證儀式結束后,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十研究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促進核工業和航天工業的深度融合,不斷拓展合作領域、建立常態化的合作機制。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