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1日),由國家航天局聯合海南省人民政府、聯合國外空司共同主辦的“聯合國/中國空間探索與創新全球伙伴關系研討會”在海口開幕。記者從本次大會上獲悉,當前,我國天地一體化的空間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構建了以衛星通信、衛星遙感、衛星導航為主體的天地一體化國家空間基礎設施體系。我國目前在軌穩定運行的空間基礎設施衛星有300余顆,居世界第二位。
據介紹,目前我國已實現從地球靜止軌道到低軌衛星群、從可見光到紅外、從多光譜到高光譜、從光學遙感到雷達遙感的對地觀測能力,構建了我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骨干網。帶動了陸地資源環境、海洋監視監測、天氣和氣候觀測等一批星座的立項建設,推動構建起以衛星通信、衛星遙感、衛星導航為主體的天地一體化國家空間基礎設施體系。
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主任 趙堅:在遙感衛星領域,在軌運行的衛星數量也達到了200余顆,也是居于世界前列。16米分辨率的中等分辨率的衛星可以實現每天對全球一次覆蓋,1米分辨率的衛星,也能夠達到對世界任意地區每5個小時就能夠成像。在遙感衛星領域里累計已經分發了上億景的數據,而且實現了數據的自主可控。
為進一步推進我國遙感衛星數據資源共建共用共享,國家航天局正式發布開通“國家遙感數據與應用服務平臺”。
據介紹,該平臺聚合了高分衛星、民用航天科研衛星、國際合作衛星、氣象衛星、海洋衛星等30多顆衛星數據資源,實現近10年全國覆蓋信息產品、萬余項研究成果的動態集成共享。其中,平臺國際版具備全球共享服務能力。
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主任 趙堅:“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約有70%的國家和地區對數據資源都還是比較貧乏的,都很需要得到數據的支持。我們國家建立了這么現代化的空間基礎的設施,而且衛星本身就是在全球進行運行的,可以很方便獲取世界各地的影像數據。我們這些空間數據,又可以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提供服務,來造福各地的發展。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