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巴黎11月5日電(記者羅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員國5日正式通過首個面向全球的神經技術倫理準則性框架《神經技術倫理問題建議書》,其確立的關鍵保障措施將確保神經技術用于改善最需幫助人群的生活,同時避免損害人權。
官方公報說,神經技術包括可直接與神經系統交互以測量、調節或刺激神經系統的工具。該技術在醫療領域前景廣闊:腦深部刺激可緩解抑郁癥、帕金森病癥狀;腦機接口讓殘障者能通過意念控制假肢或溝通交流。
盡管神經技術的醫療應用已受嚴格監管,但在其他領域仍普遍缺乏規范。許多消費者通過智能頭帶、耳機等日常設備使用該技術,而這些設備利用神經數據監測心率、壓力或睡眠,采集的高敏感數據可能泄露思想、情緒、反應,并在未經同意情況下被共享。《建議書》呼吁各國政府確保神經技術的包容性和可負擔性,同時建立保護人類思想不可侵犯的防護機制。
《建議書》還指出神經技術的其他風險,尤其建議把該技術在大腦尚處發育階段的兒童和青少年中的應用限制在治療用途。《建議書》還警示在職場中使用神經技術監測生產力或建立員工數據檔案的行為,強調必須取得明確同意并確保信息透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正在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召開,該規范將于12日大會結束時正式生效。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