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蔚縣,提起調解員“徐大叔”,許多群眾都會豎起大拇指。這位被親切稱為“徐大叔”的人,正是蔚縣信訪事項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徐佃鋒。
作為一名編外人民調解員,六年來,徐佃鋒參與調解的案件超過300件,成功率保持在90%以上。成績背后,是一個個飽含艱辛與感動的調解故事。
2023年3月的一天,調解室來了一家五口。老人雙手插進斑白的頭發,聲音沙啞地讓女兒講述遭遇。原來,家中母親在私企打工時遭遇火災,全身90%皮膚重度燒傷。治療一年多后,企業停止支付醫療費,走投無路的家人找到徐佃鋒。聽完講述,他第二天就帶著水果來到傷者家中。病床上的景象讓他心碎:嚴重畸形的面容,全身沒有一塊完好的皮膚。他握住那雙干枯變形的手,堅定承諾:“大火無情人有情,我一定幫到底。”
接下來的三個月,徐佃鋒往返于企業和家屬之間27次。面對企業“砸鍋賣鐵也賠不起”的推諉,他耐心講解《民法典》和《工傷保險條例》;面對家屬的悲痛,他細致計算治療費用。這邊勸“想想傷者的慘”,那邊勸“體諒企業的難”。企業多次搖頭說:“這事調不成,就法院見吧,老徐,咱不調了。”可他看著病床上那雙空洞的眼睛、全家人無助的樣子,咬牙想:再堅持堅持,多爭取一萬,也是救命錢!最終,在他多次耐心調和下,雙方達成160萬元的賠償協議。
如今,一家人送來的錦旗掛在調解室最顯眼的位置,“為民服務、傾心傾情”八個大字,燙得人心發熱。
有人說徐佃鋒是“不務正業”的個體戶——放著石材生意不做,偏往信訪大廳里鉆;也有人說他是“編外雷鋒”,沒編制、沒工資,卻一泡就是六年,圖啥呢?他說這源于他和人民調解的淵源。2013年,他曾陷入困境,是一位經驗豐富的人民調解員幫他渡過難關,這份溫暖與感動一直烙印在他心間。于是在2019年,蔚縣信訪局招募義務調解員時,他毅然加入。
不久前,徐佃鋒接手了一起更為特殊的案件。學生小雨從教學樓跳下,學校墊付了12萬元醫療費,但小雨父親堅持認為學校應負全責。面對這個棘手的案子,徐佃鋒注意到一個細節:這位父親雖然家境困難,卻總把舊皮鞋擦得锃亮。再次見面時,徐佃鋒帶了一雙新皮鞋作為禮物,這個溫暖的舉動打開了當事人的心扉。
為查明真相,徐佃鋒多次往返小雨家和學校。最終在學校找到了小雨跳樓前寫的信,信中只表達了對生活的絕望和對朋友的不舍,絲毫沒有提及學校。看到這封信,小雨父母失聲痛哭。在徐佃鋒的勸導下,他們意識到問題出在家庭教育上。隨后,雙方達成協議:學校承擔前期治療費用,并額外補助2.2萬元,歷時50多天的糾紛畫上句號。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徐佃鋒始終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六年來,他連續獲評縣信訪工作先進個人,在近日我省舉辦的首屆調解員演講大賽中,榮獲三等獎。這位“編外兵”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糾紛,調解室里越來越多的錦旗,見證著他“為民服務”的初心。正如他自己所說:“群眾的每一聲‘謝謝’”,就是最好的報酬。記者 孫媛 通訊員 劉大偉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