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干部給我們講了政策法律,我們明白了在農田挖水池子的危害,便將池子進行了填埋?!比涨埃诳当?h一村莊地頭,一名村民對前來回訪的檢察官這樣說。截至目前,該縣共督促治理農田蓄水池80處,恢復被破壞的基本農田7.35畝,草地30畝,其他蓄水池正在有序排查整治中。
今年4月,康??h檢察院在開展“燕趙山海·公益檢察”活動中走訪發現,某鄉鎮下轄村在原本平整的耕地上挖土建成兩個面積分別約為45米·15米、42米·11米,深約5米的蓄水池,轄區鄉鎮的水澆地不同程度存在類似問題,蓄水池占地面積大小不一,破壞了土地耕作層,毀壞種植條件。
經匯報,院領導分析后決定發揮一體化辦案優勢,整合力量形成“公益訴訟+法警+技術”的辦案模式,分組進行調查核實,運用無人機擴大排查視野,同時向縣自然資源部門調取轄區內坑塘水面的有關數據,根據衛片上顯示的圖斑進行實地踏查,共排查坑塘水面80余處,經確認9個鄉鎮30余處是占用基本農田挖建的蓄水池。
檢方“公開聽證會”舉行后,向涉及鄉鎮人民政府公開宣告送達了檢察建議書,建議其切實履行屬地管理職責,對挖建蓄水池破壞基本農田的現象進行治理,恢復基本農田種植條件,同時積極落實“田長令”要求,對轄區內挖建蓄水池破壞農田耕作層、毀壞種植條件的現象進行排查梳理,針對同類問題及時發現,及時依法依規處理。
“我們給種植戶講明法律依據,從保護基本農田和地下水資源的角度曉以利害,他們也就配合對蓄水池進行了填埋。”檢察官回訪時,某鄉鎮執法隊負責人指著一處覆蓋新鮮黑土層的地塊說。(河山新聞記者王浩 通訊員張志青 李國俊 劉宇)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