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懷來官廳水庫之濱,有一座以葡萄酒為主題的博物館。它以現代化科技呈現了“葡萄酒的世界之旅”,對懷來葡萄酒產業進行了全景式展示——它就是世界葡萄酒之窗。
各國葡萄酒盡收眼底
世界葡萄酒之窗獨特的造型令人嘖嘖稱奇。它的造型源于中國第一瓶干白葡萄酒的發酵水泥窖池外形,整體色調為酒紅色,象征著窖池中的紅色瓊漿。入口被一個碩大的金色高腳杯分為“兩半”,走入其中仿若進入了葡萄酒的海洋。
懷來世界葡萄酒之窗內部包含常設展廳、臨時展廳、多功能廳、品酒休閑區、文創品牌店、餐飲區和綜合商務區。采訪團來到的是常設展廳,由六大板塊組成,包括序廳和其他展廳。
進入序廳,在開闊大氣的前廳上空,是一幅“葡萄酒的千里江山圖”,據說它的設計靈感來源于從橡木桶中緩緩流出的葡萄酒液。世界上著名的酒莊淺影映于畫卷之上,開啟了一段讓中國人了解世界、讓世界認識中國的旅程,正契合這里的主題:葡萄酒的世界之旅。
穿過中庭,采訪團走進了第一展廳——循跡·世界葡萄酒文化。八幅動態壁畫運用觸摸投影技術,以時間為線索,融合神話傳說、宗教故事,展現世界葡萄酒歷史的溯源、傳播、發展、興盛,直至當今新舊世界葡萄酒格局的形成。
走在葡萄酒瓶鋪就的水晶之路上,采訪團眾人看到了展廳內以微縮模型造景的形式再現的世界葡萄莊園的美景,法國的拉菲古堡、德國的伊貢米勒酒莊、葡萄牙的新大陸酒莊……細數之下,這里共展示了14個葡萄酒國家的代表性酒莊,讓人迅速了解各國葡萄酒產業的發展概況、代表性產區以及其風土氣候、葡萄種類、代表性酒莊等眾多葡萄酒知識。
中國葡萄酒文化源遠流長
第二展廳的主題是融會·中國葡萄酒文化。展廳講述了,中國不僅是世界人類起源中心之一,也是葡萄的起源中心之一,通過考古驗證中國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技術始于新石器時代。
通過展覽墻圖文并茂的介紹和講解員的講解,采訪團眾人了解了中國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技術歷經漢代、唐代、元代、明清時期至近現代不斷地發展。
漢代,中國通過絲綢之路將西域的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技術引用到中原地區;唐代,中國就已經形成了燦爛的葡萄酒文化,壁畫中曾有達官顯貴手碰金叵羅暢飲葡萄美酒的場景;元代,葡萄酒和馬奶酒并稱為皇家祭祀專用酒,標志著葡萄酒在中國的歷史地位上升。
明清時期,葡萄酒產業進入了一個短暫的瓶頸期。清代愛國華僑張裕先生創建了張裕釀酒公司,從西方引進葡萄品種,聘請熟練西法釀酒的洋人為釀酒師,建設地下酒窖,模仿西洋使用玻璃瓶和軟木塞包裝,并使用紙質標貼,開創中國葡萄酒工業化生產先河。
近現代,中國葡萄酒產業快速發展并逐步融入世界。展廳內,用1976枚葡萄酒瓶塞制作而成的中國葡萄產區的分布圖格外引人注目,寓意著沙城酒廠出品的中國第一瓶干白葡萄酒誕生于1976年。
懷來葡萄酒產業強勢崛起
第三展廳主題是聚焦·懷來葡萄酒。
懷來地形沙盤頗為有趣,參訪團眾人了解到懷來的地形地貌是非常復雜的,海拔從397米到1978米,這種不同高差帶的小氣候區域,適宜種植不同類型的葡萄品種。
懷來位于北緯40度世界葡萄種植黃金地帶,從氣候到土壤都蘊藏著葡萄種植的先天優勢。葡萄酒釀造技藝的浮雕墻,則傳達出懷來不僅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更有釀造葡萄酒的能工巧匠。
葡萄藤藝術裝置和紗幔掩映下的葡萄詩歌,展示了懷來關于葡萄、葡萄酒的人類文明,營造詩情畫意的藝術空間,這些優美的詩詞是各朝各代文人對懷來葡萄和葡萄酒的贊美之詞。《花園香頌》就是郭沫若先生在懷來下鄉時所作。
講解員通過復原葡萄酒釀造流程的模型和視頻動畫的形式,講述葡萄酒釀造過程中釀酒設備和工藝,讓人可以了解到葡萄酒不同的加工工藝流程,學習葡萄酒釀造的知識。展廳還設置了VR酒桶展項,游客可以戴上VR眼鏡,身臨其境地體驗葡萄從采摘到釀造的完整流程,同時還可以感受葡萄莊園的美景。
在懷來葡萄酒產業的發展史上,曾出現過四大高光時刻,即四大名酒的誕生。他們包括中國第一瓶干白葡萄酒、中國第一瓶國際標準白蘭地、中國第一瓶香檳法起泡酒和G20峰會用酒。采訪團眾人通過多媒體互動裝置了解這些酒品誕生時的故事。
懷來葡萄酒作為中國葡萄酒典范名片,耀世而出的輝煌與榮耀在博物館中展現得淋漓盡致。記者 管建霖 陳嘉 荊麗娟 北京日報記者 李如意 攝影 武殿森 通訊員 高成 楊磊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