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廣大干部群眾收聽收看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
從偉大勝利中汲取奮勇前進的力量
河北日報訊 9月3日上午,69歲的楊京云早早來到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向王純一烈士獻花后,她與陵園干部職工等100余人一同收看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直播。“王純一烈士是我的舅舅,1943年,31歲的他在大同市渾源縣穆家莊反‘掃蕩’斗爭中犧牲。我小時候經常聽家里的長輩講他的革命故事。”楊京云動情地說,“如今國家強大、人民幸福,舅舅看到了一定會非常自豪。”
9月3日,在這個莊嚴的日子里,河北省廣大干部群眾通過廣播、電視、網絡等方式收聽收看紀念大會現場直播,大家紛紛表示,將從偉大勝利中汲取奮勇前進的力量,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而不懈奮斗。
在保定第六干休所日間照護中心,97歲的齊有方、98歲的范乾元、99歲的王化云等三位抗戰老兵鄭重地穿上軍裝,仔細地戴上一枚枚軍功章,觀看閱兵儀式。聽到《在太行山上》《保衛黃河》等耳熟能詳的歌曲時,老人們情不自禁地跟著哼唱起來,雙手跟著旋律打起節拍。
三軍列陣,鐵甲生輝。看到受閱官兵邁著威武雄壯的步伐走來,齊有方熱淚盈眶:“當年炮火連天、奮力搏殺的場景,我現在都記得清清楚楚。每寸土地,都是戰友們用鮮血換來的,現在國家和軍隊越來越強大,我打心眼兒里高興。”
在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陳列館,抗戰老兵、邢臺市漿水中學師生等70多人集中收看直播。新型坦克、防空反導、戰略導彈……看到這些新型武器裝備出現在電視屏幕上,97歲的抗戰老兵張國祥眼眶濕潤:“以前我們是小米加步槍,今天看到這么多先進的武器裝備,我感到無比自豪。”
在農村、城市、企業、學校,愛國豪情激蕩在燕趙大地。
在易縣狼牙山英雄紀念廣場,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自發聚集到廣場大屏幕前。屏幕上,當“狼牙山五壯士連”的戰旗迎風招展,剎那間,廣場上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這面旗幟不僅代表著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更是一把開啟民族記憶的鑰匙。”狼牙山五壯士陳列館館長李芳說,他們將依托狼牙山紅色資源,組建狼牙山紅色文化宣講隊,走進部隊、學校、社區開展教育活動,講好抗戰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擦拭屏幕,調大音量……在唐山市路北區祥富里社區,30多名基層干部群眾早早來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一同觀看直播。“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大家的日子越過越好。”祥富里社區黨總支書記陳林靜說,他們將從抗戰精神中汲取力量,把服務做到群眾心坎上,不斷提升社區群眾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對歷史最好的紀念,就是創造新的歷史。
在石家莊萬象影城,河北好人代表、退役軍人代表、省委宣傳部機關干部、省直宣傳文化單位干部職工等290余人集中收看直播。全國最美志愿者、河北雪中炭公益團隊負責人劉文江全程神情專注。
“作為一名退役軍人,我由衷地為祖國強大感到驕傲!”看完直播,劉文江難掩激動。2003年從部隊退役后,劉文江在石家莊創業、做公益,持續關愛留守困境兒童、抗戰老兵,目前公益團隊已匯聚志愿者4萬余名。“退役不褪色,我會帶著團隊繼續開展用心、暖心、貼心的志愿服務,溫暖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劉文江說。
在河北經貿大學,學校禮堂、圖書館、多媒體教室等全部開放,2萬余名大學生通過電視和網絡收看直播。
該校2023級本科生楊雪卉說,作為當代大學生,她要勤奮學習,錘煉本領,時刻謹記時代賦予的神圣使命,用智慧和汗水在新時代的答卷上,寫下這一代人的志氣、骨氣和底氣。
1943年,在抗日戰爭最為艱難的歲月,《團結就是力量》從平山縣西柏坡鎮北莊村唱響,成為廣為傳唱的一首紅色歌曲。
“團結就是力量,這是我們的奮斗路徑。近年來,北莊村全體黨員帶領鄉親們齊心奮斗,發展紅色旅游、建設電商基地,日子越過越紅火。”看完直播,北莊村黨支部書記封紅卷備受鼓舞,他表示,今后要把鄉親們更好團結起來、凝聚起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帶動周邊村莊一起發展,為鄉村全面振興貢獻力量。
(記者劉榮榮、王璐丹、高珊、徐華、呂若汐、師源、孫青、陳華、王敬照、許君強 見習記者安洋)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