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新聞網訊:又是一年春風暖,忙趁東風放紙鳶。 每年的3、4月份,張家口市各個公園及廣場空地上,常會見到三三兩兩的人放風箏。放風箏不僅增添生活樂趣, 鍛煉身體,還有利于市民身心健康。
4月10日, 記者在我市明湖邊上看到,幾位風箏愛好者將自己心愛的風箏放到高空。大大小小、圖案豐富的風箏在天空中展翅飛翔,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風箏的出現,最初是由于生產和軍事的需要,稱為“紙鳶”。唐朝《紙鳶賦》描繪了大唐百姓放風箏的情景:“抑之則有限,縱之則無窮; 動息乎絲綸之際,行藏于掌握之中?!庇纱丝梢钥闯觯敃r的人們已經掌握了放風箏的技巧。
到如今,放風箏已經發展成為一項有著諸多益處的健身運動。 “一放起風箏,所有煩惱事都忘記了,心情特別好!”家住橋西區的武先生是一位風箏愛好者。 武先生放風箏有二十余年的歷史。 起初他在別人的勸說下開始放風箏,慢慢地喜愛上了這項運動。 每年春季,他都會帶家人到公園或郊外放風箏。 在武先生看來放風箏是一項綠色健康的運動,使人心情愉悅?!胺棚L箏時,需要不斷地低頭、仰頭,既活動了頸椎部位,又鍛煉了腰部。而且放風箏成本低,簡單易學且老少皆宜。”武先生說。
記者了解到, 市民廣場、龍泉廣場、大境門、明湖周邊等公園、廣場地勢空曠,成為不少市民放風箏的首選。 在此,記者提醒市民,在公園景區放風箏需留意景區提醒, 遵守園區相關規定。 疫情期間還要做好防護,錯峰出行,避免聚集。 此外不要選擇在有電線、大樹的地點或鐵路沿線附近放風箏, 以免出現危險。 同時,還應避免在行人多的地方放風箏,防止風箏線割傷情況發生。兒童放風箏需要選擇小型風箏,避免發生風大拖拉兒童等情況。(馬國萍)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