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京津冀協同發展人工智能助力產教融合、科教融匯、人才培養的先行先試改革示范園區”(以下簡稱“園區”)在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固安校區正式揭牌。該園區將與北京聯合大學、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等7所在京高校聯合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首批開設的人工智能、物聯網工程等13個本科專業將于今年啟動招生。
京津冀跨省培養急需緊缺人才
園區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天津市教育委員會、河北省教育廳共同成立,位于河北省固安工業園區,緊鄰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總占地面積1221.9畝。園區以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固安校區為辦學主體,立足服務京南、天津、廊坊、雄安等京津冀地區產業高質量發展,創新建設職普融通共同體、產教融合聯合體、科教融匯集合體“三體”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體系。揭牌后,園區將建設智慧城市、先進制造、數字財經、珠寶科創和臨空經濟5個產業學院,探索人才梯度貫通培系和接續遞進培養路徑。
園區成立大會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主任李奕代表京津冀三地教育行政部門宣讀園區成立通知,教育部及三省市教育行政部門代表共同為園區揭牌。
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孫堯在講話中強調,近年來,京津冀三地職業教育融合發展逐步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與產業轉型、區域發展結合更加緊密。園區拓展職普融通新賽道、探尋科教融匯新路徑、創新產教融合新機制,打造了跨省域、寬輻射、實體化的辦學新模式。
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政府黨組成員于英杰指出,園區的成立對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優化教育布局結構做出了積極探索。園區建設要堅持高位統籌、部省市共推、企校共建,以高起點高標準加快培養京津冀緊缺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打造中國職教改革新范式,協同推進園區可持續發展,構建更加緊密的協同發展格局,共同答好“京津冀協同、教育何為”的時代課題。
校、地、企“批量”簽約合作
園區成立大會上,京津冀三地舉行了戰略合作備忘錄簽約、校際合作培養簽約、校企合作簽約、校地合作簽約、跨省市“3+2”聯合培養簽約等系列簽約。依托園區建設的京津冀職業教育改革研究中心、園區產業學院、北京市新時代中高職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工作中心也于當天正式揭牌。
會上,北京聯合大學、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北京服裝學院、北京理工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簽署校際合作培養協議。園區成立后,將與這些高校合作,聯合多家龍頭企業,啟動首批13個本科專業的招生,共同培養區域亟需緊缺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園區建設的每個專業都將與1家龍頭企業、N家用人企業深度合作,共同開展中國特色學徒制人才培養,推進現場工程師培養,實行招生招工一體化,實施工學交替、崗位培養、在崗成才。同時,強化實踐教學,實行雙導師制,人才培養方案實踐比例不低于 50%,每學期安排至少2周的崗位實習、企業實踐、科技創新等實踐環節,企業教師授課學時比例不低于20%;課后開展個性化的實踐教學活動不低于20%。
下一步,京津冀三省市將在更大范圍內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深入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打造首善標準、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職業教育改革先行區、示范區,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教育、科技、人才支撐。
當天,會議同期還舉辦了京津冀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論壇和臨空經濟區產教融合發展論壇。京津冀三地來自大中小學、中高職院校的10余名專家分享交流了不同地域、不同學段、不同角度的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工作經驗。來自政府有關部門、應用型本科高校、企業的領導和專家圍繞產教融合促進臨空經濟區發展進行交流研討,為臨空經濟區數字國門工匠人才培養貢獻智慧力量,匯集“政校企行協”多方資源,分享構建“產教融合命運共同體、校企協同育人新生態”的實踐改革及成果。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