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青少年足部健康問題逐漸進入公眾視野,其中扁平足與高弓足作為常見的足部畸形,正影響著不少孩子的生長發育。醫學研究顯示,我國青少年扁平足發生率在3.7%至8%之間,而高弓足雖相對少見,但其引發的運動障礙與健康隱患同樣不容忽視。市第二醫院足踝外科主治醫師徐進寶,從事足踝專科工作10余年。本期,將就這兩種足部畸形的成因、癥狀及干預手段進行全面解讀,為家長和青少年提供專業指導。
扁平足成因復雜
正常的腳底本是自然的弓形結構,如同精巧的彈簧裝置,在行走跑跳時起到關鍵的緩沖作用。但對于扁平足者而言,他們的腳底基本是平的,站立時內側直接觸地,足內側縱弓低平或消失,不少人還會伴有后跟外翻、前足外展等畸形。值得注意的是,多數扁平足患者并無明顯癥狀,只有少數會發展為“平足癥”,出現足踝部疼痛等不適。
從流行病學來看,足弓形態通常在6到10歲發育成熟,3歲兒童扁平足發病率高達54%,到6歲時會降至24%。性別上,男孩發病率約52%,明顯高于女孩的36%。體重因素更是關鍵,肥胖兒童發病率達62%,超重兒童為51%,正常體重兒童則為42%,體重與發病風險呈顯著正相關。
徐進寶介紹,扁平足的成因較為復雜,分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扁平足中,遺傳因素占重要地位,父母患病可能遺傳給孩子,附骨聯合、副舟骨、先天性垂直距骨等骨骼發育異常也較為常見。后天性扁平足最常見的病因是脛后肌腱功能不全,這根肌腱就像橋梁的懸拉索,一旦出現炎癥或退變,足弓就會逐步塌陷。此外,外傷、類風濕性關節炎、長期負重站立等,也可能導致后天足弓塌陷。從病理改變看,青少年中常見的是柔韌性扁平足,軟組織雖松弛但有彈性,負重時扁平、去負荷后能恢復;而僵硬性扁平足多因先天性骨骼異常引起,手法難以矯正,且前者隨年齡增長可能發展為后者。
扁平足典型癥狀與防治
徐進寶說,大部分扁平足患者無明顯癥狀。有癥狀者可表現為足中部內側疼痛,向腳踝及小腿內側延伸,提踵(抬起腳后跟)、長時間站立或步行時加重,休息時減輕。患者還可表現為站立位足跟外翻、足內緣飽滿、足縱弓低平或消失、舟骨結節向內側突出,步態異常,如外八字步態等,患者鞋子后跟的內側緣可因此而容易磨損。此外,患者足弓塌陷及疼痛的程度嚴重時,還可出現行走或運動能力下降。扁平足還伴有足踝關節腫脹,或伴有拇趾外翻、跟外翻或膝關節 X 型腿畸形等。
扁平足優先前往骨科就診,有條件可至足踝門診就診;小兒患者可前往小兒骨科就診。在基層醫院也可選擇外科或者全科醫學科就診。
扁平足有哪些相關檢查呢?足印法,足部浸水或蘸印泥后站立于白紙上,測量足弓空白區寬度與足印最窄區比例。正常值為2:1,扁平足為1:1、1:2,重度扁平足則無空白區。X線平片,足部側位 X 線片可很好的顯示足弓的結構,測量足弓的角度改變。此外,亦可以發現關節情況。CT能夠提供比 X 線平片更為清晰、細節更多的畫面。CT 掃描能夠清晰地顯示骨性解剖,對鑒別骨性畸形,如垂直距骨、附骨聯合等有較大幫助;同時,還能夠明確骨關節炎或其他骨破壞的嚴重程度、累及范圍。在懷疑扁平足由于軟組織損傷或肌腱損傷引起時,可行磁共振成像或超聲檢查。
在干預方面,6到8歲以下的兒童,若足弓尚在發育階段且無癥狀的柔軟性扁平足,無需特殊治療;若出現癥狀,需在醫生指導下穿戴矯形支具。成人無癥狀時無需特殊治療,但要調整生活方式,避免劇烈或長時間運動;有癥狀者可通過穿戴支具緩解疼痛,少數保守治療無效或畸形進展者需手術。手術方式包括軟組織轉移修復、骨性手術和距下關節制動術等。日常管理中,控制體重、選擇帶有較硬且穩定鞋幫和良好足弓支撐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適度運動后進行足底按摩等都很重要。
高足弓也需引起重視
“與扁平足相反,高弓足足弓異常增高,病因更為復雜,目前多認為與神經系統病變相關,如脊髓灰質炎、神經肌肉失衡等。”徐進寶說,高弓足也要引起重視。部分隱性高弓足患者癥狀輕微,表現為買不到合適的鞋子、跑步習慣性崴腳、體育能力弱等,但隨病情進展會出現明顯功能障礙。患者典型癥狀是足縱弓高度異常增高,這會導致后足與中足關節運動減少,走路時地面對足的沖擊力無法得到緩沖,使人感到行走疲勞、負重時足部疼痛,足跟、前足掌內外側等骨突部位壓力增加形成痛性胼胝,跑跳等運動能力下降。畸形進一步發展,會出現跟骨內翻導致踝關節外側不穩、反復扭傷,還可能有穿鞋困難等問題。
高弓足常伴隨踝關節背伸無力,部分患者通過拇長伸肌腱代償,產生拇趾仰趾畸形;若伴有馬蹄畸形,跟腱攣縮會使行走時腳后跟不能著地,同時常伴有足部內收、內翻,加劇行走困難,足底外側過度負重導致行走疼痛、足底胼胝甚至潰瘍,足內在肌病變還會導致爪形趾畸形。
治療上,許多高弓足畸形初期通過適當的非手術治療,如緩慢牽拉維持足的活動度,重點進行外翻和背伸運動,定制合適鞋子增加足趾空間,使用矯形器等,可以穩定或減緩疾病進程。手術方面,青少年時期若畸形柔軟可復,單純軟組織手術可避免后期截骨;成年后軟組織攣縮、足部關節僵硬,需采用截骨手術或關節融合手術矯正。術后在醫生或康復師指導下進行康復鍛煉、佩戴足踝部支具也很關鍵。
對于兩種足部畸形的預防和日常管理,加強足部肌肉強度鍛煉是重要措施,如用腳趾拾取彈珠、踮起腳趾走路等,體重過重者要科學減肥以減輕足弓負擔。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選擇合適的鞋子,避免穿不合腳的鞋子,當出現疼痛癥狀時及時休息、減少活動。家長若發現孩子有走路姿勢異常、頻繁喊腳痛、穿鞋困難等情況,應及時帶孩子到骨科或足踝門診就診。
徐進寶呼吁,青少年足部畸形的早期識別與干預至關重要,建議在幼兒園及中小學體檢中增加足弓形態篩查項目,通過足印法、X線等簡單檢查初步評估足弓狀況。足部是人體的“地基”,足弓畸形不僅影響當下的運動功能,更可能通過生物力學鏈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通過科學認知、規范治療和日常健康管理,絕大多數足部畸形患者可獲得良好預后,守護青少年足部健康,是對孩子成長和未來健康的重要投資。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