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萬全區18.5萬畝鮮食玉米再獲豐收,一幅美麗的豐收畫卷盡收眼底,收獲著顆粒飽滿的希望。
近年來,口感鮮甜軟糯、營養豐富的鮮食玉米受到消費者喜愛。隨著市場需求不斷增加,萬全區鮮食玉米產業加速發展,初步形成集專業化育種、標準化種植、集群化加工、多元化銷售以及秸稈綜合利用為一體的,較為完整的鮮食玉米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是全國唯一一處育種、種植、加工為一體的鮮食玉米加工區。截至目前,全區鮮食玉米產量超6億穗,位居全省第一位,年加工鮮食玉米6億穗,加工能力排名全省第一,實現產值10.2億元,帶動當地233戶種植大戶、1.8萬余農戶增收,鮮食玉米產業已成為萬全區農民增收、企業創效的“黃金”產業。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玉米好不好吃,種子是關鍵。在品種選育方面,萬全區鮮食玉米企業下足了功夫。目前該區有兩家鮮食玉米專業制種公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品種38個,常年制種基地面積2000余畝,制種產量49萬公斤,制種面積、育種水平位居全省、全國第一。由河北華穗種業有限公司科研團隊培育的“萬糯 2000”是國內首個通過國家四個生態區審定的大穗型白糯玉米品種,具有口感好、產量高、適種性廣的特點,是全國白糯玉米市場的主栽品種,目前種植面積占全國白糯品種的70%。
“標準化種植基地全覆蓋,為生產優質鮮食玉米提供了有力保障。”萬全區政協副主席田樹平介紹,在種植上,萬全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的運行機制和“公司管兩頭、農戶管中間”的田間管理模式,按照統一整地播種、統一水肥管理、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病蟲防治、統一機械收獲的“五統一”技術路線。各龍頭企業全部推行訂單生產,聘用專業的基地技術員全程指導農戶種植,種子、肥料、地膜等農資全部統一調配,病蟲害防治、定期管護、收獲和秸稈處理統一組織實施,并實現了全程機械化采收、社會化服務。
為進一步暢通從田地到餐桌的“綠色通道”,近年來,萬全區各大玉米加工廠不斷更新生產設備,提升加工工藝,創新發展理念,與時間賽跑。機采機收的迅速推廣、玉米剝皮機的全面普及以及快速高壓蒸煮隧道冷凍、生物保鮮等技術的研發應用,使得鮮食玉米從種植基地采收到工廠加工入庫,嚴格控制在5小時以內,實現快速鎖鮮,保留了玉米99%以上的營養。
通過電商平臺,一穗穗小小的鮮食玉米擺上了千家萬戶的餐桌。轉向電商渠道銷售后,企業直接與消費者建立聯系,更有利于品牌價值的培育。全區年網銷鮮食玉米1億穗,平均一天銷售量近30萬穗,年網絡平臺銷售額超過3億元,助推鮮食玉米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記者 郝大釗 通訊員 黃曉燕 邢鵬飛 袁圓)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