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軟實力” 構筑“硬支撐”
——萬全以數字化轉型驅動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萬全區把握數字經濟新機遇,搶占新賽道,全面推進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釋放日益強勁的發展新動能。
構建產業新布局 拓展數字化應用
在萬全區的逯家灣創新融合片區,有一片面積達百余畝的區域,這里就是未來該區數字產業的“心臟”——張家口市萬全區大數據產業園。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占地150.41畝、總投資約9.89億元。其中,數據機房樓、動力樓、智算中心、運維辦公樓、110千伏變電站及生活配套樓等設施一應俱全,而且所有設施的建設標準高,特別是機房建設等級為國家A級,確保了數據的安全與穩定。項目建成后,預計年運營收入將達到約18億元,年稅收1.13億元。
該園區的建設是基于萬全區科學規劃產業空間布局,充分發揮園區優勢,構建工業發展新格局。萬全區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逯家灣創新融合片區內,規劃實施了總投資6億元的基礎設施建設(一期)項目,統籌建設國家華北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國家信息中心、國家文獻中心在內的4100畝區域九通一平和配套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亟需建設完備的大數據中心,張家口市萬全區大數據產業園作為重要的數據安全基礎設施及服務配套中心,滿足三大中心項目未來的數據存儲及算力需求,進一步提升該區域網絡信息安全和數據安全整體水平。
在建設數據中心的同時,萬全區也在積極推動電子信息制造和機械裝備制造兩大產業的發展。通過引入先進的科技和智能化生產方式,這兩個產業將在萬全區走向全新的高度,構建起強大的產業集群,為區域經濟注入強大的活力,創造更大的價值。
樹立標桿新業態 打造“領頭羊”企業
提起機械制造企業,相信不少人都會立刻聯想到工人們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但在萬全區的張家口三信同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景象卻是完全不同。
走進公司的鉚焊車間,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整潔有序的生產環境,透過不時迸射出的點點焊花,一排排工業機器人正有條不紊地進行焊接作業,機器人可以自動識別焊接工件,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預。焊接生產線的前方是一面巨大的數字大屏,這是該公司的“智慧大腦”,“得益于企業安裝的智能制造管控系統,可以實時顯示各車間的生產計劃、設備運行、設備能耗、產品質量等情況,隨時精準掌握生產進度。通過數字化轉型,企業生產成本降低了,生產效率卻顯著提升,產品質量較以前更是有了明顯的提升。”公司總經理郭興森介紹,該公司投資7000萬元進行“5G+工業互聯網”數字化改造,可減少人工60%以上,生產效率提升40%,項目達產后產值將突破4億元。
離開焊花飛濺的車間,在距此不遠的張家口長城液壓油缸有限公司內,數字化改造的大戲也在上演,“液壓缸零部件的加工、運送等工序,已由機器人替代人工,工人輕松了,生產效率卻提高了。”公司銷售經理郭繼飛告訴記者,該公司投入1000余萬元實施零部件智能制造改造項目,改造后生產線可實現24小時不間斷運轉,生產效率預計將提升80%以上。MES系統將各個部門緊密連接在一起,實現數據實時共享,極大地提高了設計和開發的效率。
鼓勵工業企業為提高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安全環保水平,萬全區搶抓“中國制造2025”機遇,制定重點產業培育提升計劃,立足技改創新和智能化發展之路,推動電子信息制造、機械裝備制造行業轉型升級,構建優勢產業集群,繼續對全區64家規上工業企業開展數字化診斷和企業兩化融合評估,力爭全區30家規上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
筑牢數智新基座 推進數字化賦能
萬全區積極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建設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 協同推進千兆光纖網絡、IPv6和5G網絡建設,推動高質高效規模化應用。目前,全區已經建成了380個鐵塔,服務22.8萬名手機用戶和6萬名寬帶用戶。11個鄉鎮171個行政村4G信號全覆蓋。5G基站已建成157座,今年建成26座,實現5G信號逐步向農村延伸覆蓋。
在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方面,萬全區步伐穩健有力,全區64家規上工業企業都已接受數字化的診斷,全面推動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加工、經營管理、銷售服務等業務數字化,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推行普惠性的“企業上云”服務,全區企業上云數量達到202家,鼓勵中小企業積極融入5G、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和產業生態,夯實中小企業數字化服務基礎。對所有規上工業企業開展企業兩化融合評估,經過數字化診斷和兩化融合評估,15家規上工業企業實現了不同程度的數字化轉型。(河山新聞記者 郝大釗 通訊員 袁圓)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