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首題為《庭院中的天使》的文章,在張家口萬全區第八灘健康驛站醫護人員中間傳看,為在此辛苦工作的“大白”們帶來了無限力量與溫暖。這首詩,是一位曾在此隔離觀察的老人寫的,點名致謝“2號艙的小姑娘”王海燕。
故事還是要從10月2日那天說起……
“護士同志,出事了!”
晚飯時間,萬全區第八灘健康驛站值守處,突然響起一陣急促的電話聲。聽聞是2號艙內有位老爺子不舒服,急診科護士王海燕放下剛扒拉了幾口的晚飯,拎起防護服,挎上醫護包急匆匆往病房跑。
發出求助的是一位老爺子。隔離間里,老人喘著粗氣倚在床上,臉色蒼白,額頭滲出密匝匝的小汗珠,顯得很虛弱,看樣子是低血糖癥狀。
“大爺,我是護士小王,您什么情況?”王海燕關切地問。
“身上發虛發軟。可能是低血糖了。”聽到老人的回復,王海燕心頭一沉。
原來,老人患有糖尿病。作為帶隊值守人員,從事醫務工作的王海燕知道,老人的情況需立刻處置。她一邊幫老人翻找提前準備的應急糖塊,一邊找人緊急送來老人所需的降糖藥和血糖儀。為了緩解老人的緊張情緒,王海燕一直陪著他,不斷做著開導安慰。
處置時間雖然短暫,但王海燕卻感覺每一秒鐘都那么漫長。“快一點、快一點……”,看著老人的表情,王海燕心里不住地默念。
滴答的時間轉瞬即過。當老人接過藥和血糖儀,感動地只知道流淚,連聲道謝。“在那一刻,我感覺心里特別幸福。”回憶起當時的場景,王海燕微笑著,眼圈卻突然紅了。
“你穿行在空曠的庭院/裹著大白/穿著小藍/像忙碌的蜜蜂/又似那天女行走在人間……我知道你們年齡很小/可你們肩負著抗疫的重擔/我知道你們很稚嫩/可你們卻為我們撐起了天……”
這首詩,是老人隔離期滿后寫的,點名致謝“2號艙的小姑娘”王海燕,于是就有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淚水和汗水交替,幸福與辛苦相融。
每天工作周而復始,內容紛繁復雜:接收新入住者、開新倉、安排入倉有關事項、搬運物資、采集核酸、送飯、收垃圾……每次脫下防護服,身上的衣服都已經被汗水打濕,最終,自己的身體也亮起了紅燈。但她始終堅信,疫情終會過去,幸福一定會重回人間。
最難熬的是對孩子們的想念。王海燕的手機屏幕是兒子們的照片,看著照片上那清澈的眼神,她心底總會響起孩子們稚嫩的加油聲,心底不免涌起一股力量。
日記里,記錄著王海燕的期盼:希望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疫情早日消散!(記者 左文婷 郝大釗 通訊員 邢鵬飛)
【記者手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崗位就是戰場。王海燕們是離疫情最近的一群人。堅守中,他們冒著生命危險,默默奮斗堅守在抗疫一線,堅定履行著自己的職責;他們付出汗水與淚水,收獲簡單但也不平凡的欣慰和溫暖,因為他們堅信,只要堅定信念,齊心協力,就必能夠戰勝疫情。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