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環抱,民宿院落錯落有致,鄉徑蜿蜒,民俗展館串聯成片。近年來,尚義縣以“民宿”為支點,撬動全域旅游新動能,推動鄉村從“過境打卡地”向“深度體驗區”轉變。今年暑期,該縣依托生態稟賦與人文底蘊,堅持“民宿為核、旅游為翼”的融合發展路徑,重點發揮馬蓮小鎮、十三號村等特色民宿集群吸引優勢,通過深化文旅融合,引導鄉村旅游由“走馬觀花”轉向“深度沉浸”,為全域旅游注入持續動力。
位于尚義縣南壕塹鎮的馬蓮小鎮,48套由閑置院落改造的尚憶民宿頗具特色,“平屋頂、磚院墻”的傳統建筑風格保留著鄉村記憶,室內現代化設施又滿足了游客舒適需求。民宿不僅提供住宿,更構建起“院內+院外”的旅游閉環:院內可燒烤、品茶、種花,步行十分鐘便能抵達鴛鴦湖景區,周邊還有馬場、露營基地等配套設施。在整個暑期,“‘民宿+田園生活’的模式,加上涼爽的氣候,讓很多外地游客一來就愿意住上三四天,慢悠悠享受鄉村愜意?!鄙袘浢袼藿浝硗跚迩褰榻B,今年暑期,小鎮共接待游客超2000人次。
民宿經濟的興起,不僅讓游客找到了“詩與遠方”,更激活了鄉村“造血功能”。村民曹獻曾在外打零工,收入不穩定且難以照顧家庭,而他自從在民宿從事保潔工作,每月能有2500元左右收入,“既能顧家又能掙錢,日子踏實多了。”據尚憶民宿負責人顧子見介紹,該民宿集群每年可提供就業崗位30余個,為村民拓寬了增收渠道。
若說馬蓮小鎮是“院落里的詩與遠方”,南壕塹鎮的十三號村民宿群則是“鄉土課堂”。走進村里,土黃色外墻的窯洞民宿錯落分布,推門可見智能電視、舒適大床等現代化設施,窗外青山如黛的景致盡收眼底。沿著村路漫步,民俗館、美術館、村史館等依次呈現,濃厚的文化氛圍撲面而來。
這份獨特體驗,源于十三號村打造的“民宿 +”旅游體系。2015年,村兩委引導村民以房基地入股,成立全市首家農宅合作社,建成53間窯洞賓館、96個床位。此后,村里又串聯散落的文化資源,建成民俗館、村史館、國家安全教育館、美術館、博物館、農耕文化體驗園,打造以“銘記黨恩、傳承農耕、留住鄉村記憶”為主題的研學基地,讓民宿從單純住宿空間,變成文化體驗的“起點站”。“我們把村莊變成景區、院落變成景點、村民變成股民、農房變成客房,不斷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笔柎妩h支部書記姜萬河說。
目前,尚義縣又新(改)建民宿6家,總床位數約700張。據了解,該縣將持續推進民宿品牌化、集約化發展,力爭三年內實現民宿集群覆蓋全縣80%鄉鎮,推動旅游總收入翻倍。( 李穎 郭春帥 劉思琪)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