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南山汽車產業園的南山領克汽車零部件物流園內,各類車輛穿梭,工作人員緊張忙碌,各司其職;在垣瑞現代農業園區內,產業發展規劃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在河北懷安經濟開發區產業加速中心,年后的招商引資工作已經啟動……隨著春節假期結束,懷安縣隨處可見凝心聚力謀發展的場景,各項目及企業鉚足干勁忙生產,開足馬力趕訂單,為新一年生產開好頭、起好步,奮力實現“開門紅”。
今年,懷安縣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生態立縣、產業強縣,強化“抓規劃、抓園區、抓項目、抓平臺、抓政策、抓服務”工作舉措,聚力構建221產業譜系,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范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爭一流、當冠軍,加快建設經濟強縣、美麗懷安。
聚焦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打造產業創新平臺,強力實施“八個一”工程,持續建強懷安經開區,用好京冀應急產業合作創新示范平臺,深化園區機制改革,健全人才引進、企業服務、科技創新、政策支撐體系;接續提升基礎設施配套水平,加快實施產業加速中心、宇順物流園區、應急食品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建設,全面提升項目承載力和產業集聚力;構建現代產業鏈條,在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上持續用力,加快實施產業基礎再造、產業鏈條提升工程,聚力實施產業規模“倍增計劃”,持續培育壯大汽車、應急制造等特色產業。著力在倉儲物流、電商產業、健康食品等領域謀劃布局,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全面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推動“鏈主”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構建創新聯合體,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吸引產業急需的高素質人才,引領產學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認真落實研發經費加計扣除、先進制造業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等政策,鼓勵企業持續保持研發投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領跑者”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計劃,形成產業創新發展新矩陣。
聚焦深化改革開放,堅決破除發展瓶頸桎梏。堅持走出去,不斷提升招商引資質效,聚焦221產業譜系,發揮招商團隊和鏈長制作用,精準利用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組團招商等方式,自辦招商活動不少于6場次,小團組精準對接180次以上,力爭簽約項目數量高于2023年20%,簽約5000萬元以上項目30個以上。對照國家政策導向,積極儲備一批能夠列入國家和省市大盤子的重點項目,推動項目謀劃實現突破,力爭入庫項目數量高于2023年30%以上、落地率不低于50%,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動力;堅持不停頓,不斷深化改革創新成果,不斷深化要素市場改革,加快數據等新型市場要素培育,解決確權、交易等方面的難題,促進要素資源暢通流動、高效配置。落實好國家關于金融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25條措施,制定全縣支持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措施,以改革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實效。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加快完善華垣熱力、琪泰公司等企業實行現代公司治理,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示范引領作用;堅持提效能,不斷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持續提高營商環境標準,嚴格落實“四個一律”要求,健全各級領導包聯企業、定期征求解決市場主體訴求等工作機制,常態化開展全覆蓋走訪活動,持續提高市場主體和群眾滿意度。堅持“高效辦成一件事”,加快數字化政府建設,提高政務服務大廳服務水平,精簡涉企經營許可,清理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實現由“能辦”向“好辦”轉變。
聚焦抓好“三農”工作,有序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扎實推動農業產業升級,積極優化種植結構、改進種植條件,推廣種植酸棗等高附加值作物,推動現代農業產業園、高標準恒溫蔬果園等提檔升級,推進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智能化生產、產業化經營。著力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爭創地理標志產品,不斷提升精品雜糧、特色馬鈴薯、優質生豬等5大特色優勢產業市場競爭力。積極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引進更多生產類加工龍頭企業,推動農村由賣“原字號”向賣“制成品”轉變,把增值收益更多留在縣域,多途徑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文化體驗等新產業新業態,不斷壯大萌兔部落、碹窯生態農莊、天地梁汽車越野等項目建設規模,形成梯度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格局。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嚴格落實“早、寬、簡、實”要求,完善“四本臺賬”,健全縣鄉村三級防貧監測體系和三級網格化管理機制,放寬認定條件,簡化認定程序,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精準落實產業幫扶、就業幫扶、創業幫扶等措施,突出抓好“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確保群眾學有所助、病有所醫、住有所居、飲有所安、困有所濟。
(記者 郝大釗 通訊員 高景山)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