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棣
近日,“怪魚”鱷雀鱔一度沖上網絡熱搜,先有河南省汝州市抽干湖水捉魚引來超過三千萬網友“云圍觀”,后又有多地曝出在自然水體中發現鱷雀鱔。據專家介紹,鱷雀鱔為外來入侵物種,原產北美,是肉食性魚類,生性兇猛,對本土水生態有極強破壞性,目前國內自然水體中發現的鱷雀鱔多為人為放生或飼養者棄養。這也再次引起了人們對生物安全的重視與反思,隨意任性的放生和棄養行為,是時候得到規范和遏止了。
外來入侵物種缺少天敵,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能夠在本土自然空間里肆意生存繁衍,并隨著數量增加建立自然種群,嚴重破壞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對生態系統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除了鱷雀鱔,生活中常見的福壽螺、巴西龜、水葫蘆等,都是外來入侵物種的典型代表。由于外形奇特、價格不高且線上線下購買相對容易,許多時候外來物種都被人們當作寵物或觀賞植物。然而,一旦出現隨意放生和棄養行為,不僅有可能對他人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其治理難度和所耗費的資源更是難以估量。
據媒體報道,鱷雀鱔已經在部分網購平臺下架,但在一些地方的水族商店,依然被當做觀賞魚銷售。在相關法律規范得到完善之前,如何針對外來物種引入、銷售和購買的全過程,運用監管手段斬斷利益鏈條,是當下治理外來物種入侵的關鍵所在。無論是強化入境物種的篩查監管,還是針對交易環節建立嚴格監管和溯源追查制度,抑或是對人為放生和棄養行為依法依規進行嚴懲,都應該盡早見到實效。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1日起,我國第一部《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正式實施,規定對未經批準、擅自引進、釋放或是丟棄外來物種行為將追究法律責任。相信有了法律支持,外來入侵物種的防范和治理也將提速增效。
另外,此次網絡圍觀抓捕鱷雀鱔,也給社會公眾上了一堂生物安全教育課。面對外來入侵物種,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和辨識技能,主動拒絕和舉報銷售行為,同樣是我們保護生態安全的職責所在。增強對生命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意識,不去觸碰生物入侵的“警戒線”,讓保護生物安全成為更多人的行為自覺。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