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楊福貴:宣化林場場長
從3月1日到4月底,宣化林場場長楊福貴只休息了一天半。
同事勸他,他總是笑呵呵地說:“再等等,再等等。”
大家知道,他是放心不下那些樹。
坐落在宣化黃羊灘上的林場面積共11.8萬畝,林草覆蓋率達97%以上,光人工林地面積就達9.5萬畝,而這大片大片的樹林是靠人工一棵一棵種出來的。
楊福貴使用無人機進行日常巡護
楊福貴在林區巡護
楊福貴在瞭望塔查看林區情況
24年,從“造林人”到“護林人”,他是黃羊灘從沙漠變綠洲的見證者,也是林區保護從“人防”到“技防”的親歷者;從“青絲”到“白發”,他把播綠守綠護綠刻進骨子里,把青春和汗水撒在了黃羊灘上。
楊福貴愛樹,用他的話說,這些樹都是當“娃娃”養大的。
“你能想象嗎?這里25年前還是一片沙海,一到春季刮大風的時候,到處是流動沙丘。”順著楊福貴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一大片楊樹林,新長的樹葉嫩綠嫩綠的,筆直的樹干有碗口粗,樹下的野花野草也挺著腰桿兒,使勁兒地長著。這滿眼“碧綠”與楊福貴講述的沙丘,再也聯系不起來了。
“這是一片防風林,2001年,我剛來林場時種的。那會兒,我們常常帶著干糧駐扎在黃羊灘上,鉚足勁兒的干。”回憶起當年一門心思植樹造林戰風沙的熱烈場景,楊福貴滿臉寫著自豪。
如今,守護好這片兩代人40余年的“心血”是楊福貴的重要使命。
每天從早上7點半開始,他和隊員就開始了一天的巡護工作,沿著林地邊緣地帶、穿行林地的公路地段、靠近村莊等重點區域進行安全巡查,一個上午行程100多公里。
“人到不了的地方,設備可以到。這無人機可是好東西。”在一處長滿沙柳、沙棘等植物的林區,楊福貴從車廂里搬出他的“寶貝”,開始擺弄,不一會兒,一架無人機騰空而起,即刻不見蹤影,而楊福貴手中操控器的屏幕上可以清晰看到它飛過的地方。
“這些干草茂密的點位屬于可燃物載量密集區,是巡查重點。”他說,“從去年開始,我們林場配備了無人機,極大提高了巡查力度和效果。”
除此以外,林區里還安裝了監控設備,監控范圍幾乎全覆蓋。在場區行政樓里,記者看到大屏幕上顯示著各個重點區域的實時畫面。楊福貴介紹,攝像頭具有拉近距離和放大功能,一旦哪里有煙霧出現,監控會自動拉近查看甄別,如果有火情立刻報警。
盡管有“技防”的加持,楊福貴在組織隊員熟練運用信息技術和先進設備的同時,他依舊保持著按時到位巡查的習慣。他說:“只有看著它們健康成長,心里才踏實。”(記者 張鳳燕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