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滄州10月11日消息(記者李瑤)十月渤海灣,海風送爽。10月11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主辦的《行進的海岸線》大型融媒體系列報道全國宣推會在河北滄州黃驊市舉行。此次《行進的海岸線》全國宣推會,旨在深入宣傳“十四五”我國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脈絡與實踐成果,系統展現沿海地區在海洋強國建設中的創新探索。

活動現場(央廣網記者 王藝霖 攝)
“此次《行進的海岸線》大型融媒體報道活動,是央廣網2025年‘圍繞海洋強國戰略、講好新時代海洋故事’的重點策劃,也是落實中宣部‘活力中國調研行’的重要舉措。”央廣網副總編輯伍剛在致辭中說。他表示,選擇黃驊啟動此次全國宣推會,具有特殊而深遠的意義。黃驊港,早年間是一片鹽堿地,一代又一代的黃驊港人艱苦奮斗,突破了淤泥質海岸建設深水大港的瓶頸,如今北方大港巍然屹立,彰顯了“向海而興”“向海圖強”所帶來的滄桑巨變。此次大型融媒系列報道,央廣網將圍繞“產業強海、生態護海”等主題,通過文、圖、視頻等多種形式,深入挖掘“滄州經驗”“滄州故事”的典型意義和時代價值。

央廣網副總編輯伍剛致辭(央廣網記者 李瑤 攝)
面朝渤海,心向深藍。近年來,滄州始終堅持向海發展、向海圖強,全力將渤海新區黃驊市打造成為省市沿海經濟帶龍頭和改革開放高地。兩年來,黃驊港上升為全國沿海主要港口,在雄安新區等地設立的27個內陸港陸續掛牌,集裝箱航線增加至20條。今年上半年貨物吞吐量突破1.79億噸,再創歷史新高,輻射能力和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
“在此過程中,我們堅持講好滄州沿海發展故事,連續兩年組織‘感恩奮進看滄州’央媒滄州行主題活動,描繪滄州發展成就,共襄滄州發展盛舉。”滄州市委常委,渤海新區黨工委書記、黃驊市委書記董鳴鏑說。同時他表示,今天《行進的海岸線》全國宣推會在滄州舉辦,充分體現了央廣網對助力滄州發展的拳拳盛意,必將更好地塑造與傳播滄州城市形象,為滄州向海圖強、揚帆遠航貢獻磅礴力量。
國能黃驊港務有限責任公司作為企業代表,分享了其在保障國家能源供應、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方面的實踐。作為“西煤東運、北煤南運”核心樞紐,國能黃驊港務有限責任公司積極推動“港產城融合”,堅定走綠色發展之路,同時致力于科技賦能,全力打造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化大港,持續為地方經濟注入新動能。
會上,伍剛向黃驊市授予“央廣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觀察點”牌匾,標志著黃驊市成為央廣網全國海洋經濟調研網絡的重要節點。這一觀察點的設立,將為持續跟蹤報道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動態提供前沿視角和實地調研平臺。

央廣網向黃驊市授牌(央廣網發 傅新春 攝)
“滄州依托沿海臨港優勢,大力發展臨港產業和海洋經濟,推動港口流量持續轉化為經濟增量,為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海洋經濟與沿海經濟帶研究中心主任閆文在解析滄州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規劃時指出,未來,滄州要進一步發揮黃驊港“藍色引擎”的強勁動能,加快打造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化大港。此外,要依托海洋資源,積極推動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建設。
活動期間,極具地方特色的“黃驊漁鼓舞”進行了展演。古樸渾厚的唱腔、鏗鏘有力的節奏,訴說著這片土地與海洋千年不變的情緣,傳遞出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蘊與開拓精神。

黃驊漁鼓舞展演(央廣網記者 李瑤 攝)
海洋是國家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部署。此次《行進的海岸線》大型融媒體系列報道活動,正是對這一戰略部署的具體踐行——通過深入沿海一線,全面報道中國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豐碩成果,為推動海洋強國建設注入強勁“藍色動能”。
宣推會結束后,媒體記者們前往黃驊港煤炭港區現場觀摩。自動化裝卸設備將煤炭精準地裝入船艙,海面萬噸巨輪穿梭往來,源源不斷地向各地輸送能源……這座現代化大港的日常作業場景,將通過記者的鏡頭,傳遍全國。
近期,央廣網《行進的海岸線》采訪報道團還將深入滄州的海岸線、濕地、鄉村、企業等,從產業、文化、生態、民生多個維度,全方位探尋渤海灣這片藍色經濟帶的活力密碼。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