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楚韻漢風、南秀北雄”美譽的徐州
擁有2600年建城史
作為漢高祖劉邦故里
這里是漢王朝和漢文化的發祥地
漢墓、漢俑、漢畫像石和漢玉
以其“漢代四絕”的非凡氣韻
揭示著大漢王朝的文化密碼
當考古者的手鏟拂開沉睡的泥土
一個震撼世人的地下世界漸露真容
依山開鑿的龜山漢墓如同微縮的王宮
這里不僅有墓主人安息的主室
還有武庫、樂舞廳、倉庫、水井等
每一處細節都彰顯著漢代高超的建筑技藝
漢代墓葬中的畫像石被譽為“石刻史書”
漢畫像石題材十分廣泛
大量反映現實生活的題材尤為引人注目
如車馬出行、迎賓宴饗
六博對飲、舞樂百戲等
2025年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賽場上
徐州啦啦隊隊服上飛揚的紋飾
靈感就來源于畫像石上古人“蹴鞠”的場景
這些漢畫像石上的宴飲生活畫面
不僅是對漢代上層社會
奢華生活的生動寫照
更反映出墓主人的顯赫地位
徐州漢墓出土的陶俑有6000余件
從造型設計大體分為兵馬俑、儀仗俑
樂舞俑和侍俑等
執兵俑是兵馬俑的一種
兵俑們或背負箭箙,引弓待發
或頭戴風盔,身著厚甲
印證了史書中楚兵勁悍的記載
讓人仿若置身于烽火連天的大漢疆場
來自馱籃山楚王墓的樂舞俑
體態定格為優美的“S”形瞬間
其上體前傾,左臂自然舞動
右臂上舉,長長的衣袖如瀑布般垂落
雙腿微微前屈,盡顯女性之美
從這件樂舞俑造型看
表現的應是當時盛行的翹袖折腰楚舞
古人認為“玉能寒尸”
可使其尸體不朽
玉衣即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
死后穿用的殮尸用具
用金屬絲或絲線將玉片連綴而成
也是我國最具特色的喪葬用玉
漢代玉衣有金縷玉衣、銀縷玉衣
銅縷玉衣和絲縷玉衣等
身份地位不同,玉衣所用縷屬也不盡相同
這件玉龍佩繼承了戰國玉龍的雕琢風格
玉龍眼睛下方有一鉆孔
使其在佩戴時作豎立狀
由于其上乘的質地和非凡的做工
從徐州所存出土玉器中脫穎而出
成為了徐州漢玉的代表之一
從漢墓的恢弘精巧
到玉衣的金絲微光
從陶俑的袖間褶皺
到畫像石上的煙火人間
在“漢代四絕”的無聲訴說里
大漢王朝的雄渾氣象
跨越悠悠時空
巍巍映入人們眼簾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