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志愿者用“青言青語”宣講西柏坡精神;青年團員“重走趕考路”,用腳步尋跡傳薪;少先隊員踏上紅色研學路線,沉浸式體驗紅色革命精神……一年來,石家莊市深入實施“傳承紅色基因工程”,推動西柏坡精神在青少年心中扎根鑄魂,團結帶領廣大青少年在服務大局中挺膺擔當。
青年是“趕考”路上的生力軍,西柏坡精神是新時代青年錘煉品格、砥礪前行的精神燈塔。
團市委把弘揚西柏坡精神和青年發展工作相融合,以《石家莊市青年發展規劃(2021-2025)》為行動綱領,深挖西柏坡精神的時代內涵,充分調動本地紅色資源,構建“紅色教育+青年實踐”融合機制,并將實施“傳承紅色基因工程”納入“青年發展規劃”,貫穿青少年思想引領全過程,創新活動載體、豐富傳播內容,“理論宣講+實踐養成”相結合,把紅色精神轉化為新時代青年奮進的不竭動力。
創新傳播載體
讓紅色教育“潮”起來
針對青少年的認知特點,團市委突破傳統宣傳引領模式,聯合正定古城、華北軍區烈士陵園等,打造沉浸式教育場景。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西柏坡陳列館等景點景區融合,推行“互動式”體驗方式,鼓勵利用云直播、短視頻等方式講好紅色故事,實現“紅色資源”向“青春流量”的轉化。
組織開展“重走趕考路”主題實踐活動百余場,覆蓋青少年超10萬人次。在西柏坡紀念館,青少年通過“紅色劇本殺”等創新形式,在解密任務中重走革命路;在石家莊市正定縣塔元莊村,青少年通過參與鄉村振興實踐,深刻體悟習近平總書記早年扎根基層、艱苦奮斗的為民情懷;在華北軍區烈士陵園,青少年借用AR技術穿越到狼牙山五壯士跳崖現場,在電子紀念墻上寫下“致21世紀新青年的一封信”。
團市委將西柏坡紀念館列為首批石家莊市少先隊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打造了石家莊市青少年“信仰紅”兩日研學路線,組織少先隊員、共青團員前往西柏坡開展研學,讓他們用雙眼見證歷史,用雙手觸摸歷史,用心靈感悟歷史。
實踐淬煉成長
在服務大局中踐行精神本色
精神的傳承,最終要落腳于行動。團市委緊扣“兩個務必”核心要義,引導青年將西柏坡精神轉化為建功立業的生動實踐。
2024年,由石家莊鐵道大學“紅誦西柏”宣講團、石家莊學院“繁星·西柏坡精神”宣講團等全國809所高校的1000支大學生志愿服務團隊入選2024年全國大學生西柏坡精神志愿宣講團,宣講團走進社區、學校、企業等場所講述西柏坡故事,將西柏坡精神傳遞到全國各地。
在鄉村振興一線,團市委實施“大學生返鄉實踐”活動,引領大量青年返鄉創業,運用電商平臺助農就業,將鄉間地頭的農產品打造成了網紅品牌。鄉村振興計劃志愿者義無反顧選擇到基層,用青春力量服務人民群眾。
在社會治理領域,全市注冊青年志愿者達250余萬人,“紅色代辦”“社區青春行動”等服務品牌,惠及群眾超百萬人次。
趕考無窮期,奮斗正當時。從西柏坡的土坯房到正定古城的智慧園區,從滹沱河畔的田間地頭到太行山間的智慧農場,石家莊青年正在用行動詮釋:紅色精神永遠不會過時。
站在“兩個務必”的發源地,團市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深化“西柏坡精神+”品牌建設,引領廣大青少年以“永遠在路上”的趕考姿態,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石家莊場景中勇當先鋒,讓西柏坡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記者 戴麗麗)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