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2月10日電(記者 武曉慧)2022年2月10日,“雙奧之城新氣象——2022中外媒體北京行”城市采訪活動來到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160余名中外媒體記者走進中華文化殿堂,飽覽藝術瑰寶。
2月5日,中國首座國家級工藝美術和非遺展示博物館——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開館,成為北京中軸線北延長線上一個新的文化地標。開館大展“中華瑰寶——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工藝美術展”同期亮相。展覽展出工藝美術、古琴藝術、傳統樂器、絲路壁畫、中華戲曲、金石篆刻、木版年畫、民俗表演等多個門類1298件(套)工藝美術和非遺珍品佳作。其中,80%的展品是第一次面向社會公眾展出,大部分展品是中國藝術研究院70年積累的珍藏。
蒙古族民間藝人喬龍巴特(左)邀請哈薩克族民間藝人阿爾生·巴哈題為觀眾和媒體記者帶來演奏。中國日報記者 武曉慧 攝
哈薩克族民間藝人阿爾生·巴哈題演奏傳統樂器。中國日報記者 武曉慧 攝
蒙古族民間藝人喬龍巴特表演傳統呼麥藝術。中國日報記者 武曉慧 攝
媒體記者和觀眾觀摩小朋友學習篆刻藝術。中國日報記者 武曉慧 攝
媒體記者拍攝展出的傳統戲服。中國日報記者 武曉慧 攝
媒體記者拍攝展出的白玉《五行塔》。中國日報記者 武曉慧 攝
媒體記者拍攝展出的翡翠插屏《四海騰歡》。中國日報記者 武曉慧 攝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