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數字化是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督逃龔妵ㄔO規劃綱要(2024—2035年)》提出,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促進人工智能助力教育變革。
為激發和釋放數字教育發展的巨大潛能,進一步深化推進教育數字化,日前我省多部門聯合出臺了《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實施方案(2025—2027年)》,為全省教育數字化變革繪制了清晰的路線圖。

11月5日,石家莊市第四十四中學學生在上人工智能課程。受訪者供圖
筑基固本,構建全域覆蓋的智慧教育新生態
當前,人工智能技術正在重塑教育中最本質的“教”與“學”關系。
日前,趙縣第三中學青年教師劉會會借助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中的“希沃白板”,設計出“交互式姓名消消樂”游戲,從中可以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學校運用人工智能對傳統課堂進行改造和升級,打造出具有智能化、個性化、交互性的課堂。”劉會會表示。
近年來,趙縣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為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該縣構建起了“1+3+5”教育數字化轉型體系,即1個大數據中心,城鄉雙師課堂、AI精準教研、創客空間3大應用場景,以及覆蓋管理、教研、教學、評價、資源5個維度的協同機制,實現教育資源的高效整合與深度應用。
這是我省教育數字化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省積極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我省已建成教育專網萬兆骨干網,覆蓋所有設區市教育局和省內高校。
未來,智慧教育資源體系將如何繼續完善?方案指明了方向。
我省將充分利用國家智慧教育平臺,豐富各類優質教育教學資源?;A教育資源要覆蓋中小學各學段各學科、特殊教育和實驗教學等;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建設精品數字課程、虛擬仿真實習實踐、學位論文與實踐成果等資源;建設覆蓋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老年教育、職業能力提升等終身教育資源。同時,增加思政、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特殊教育、語言文字等資源供給。
平臺建得好,更要用得好。為此,河北將進一步優化教育應用與服務。深入推進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應用試點,推動平臺在學習、教學、教研、評價的全過程深度應用。持續推進城鄉聯校網教共同體建設,推動優質中小學與薄弱學校鄉村小規模學校結對幫扶。
“未來,智慧教育資源體系不僅僅是硬件或資源的連接,更是教學方法、教研活動和教育理念的深度交流。它能有效縮小區域、城鄉的教育差距,讓每一所學校都能在共同體中獲得發展的動力。”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聚焦智能化,拓展多元教育教學應用場景
品德發展、學業水平、身心發展、審美素養、勞動實踐……打開唐山市師生綜合評價系統,唐山市路北區西山路小學四年級學生王梓涵的成長畫像一目了然。
2021年起,西山路小學升級構建“學生綜合素質進階評價系統”,將學生發展質量評價指標從精彩品格、精彩歷史、精彩課程、精彩課堂、精彩活動、精彩習慣、精彩底蘊、精彩特長、精彩技能、精彩體質等層面進行多維評價。
“綜合評價系統,通過數據采集、自動生成等功能,既貼合學生生活實際,又具備扎實的數據支撐,幫助學校更好地落實‘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西山路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劉景娜表示。
據了解,唐山市路北區通過校企合作立項研發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以六大模塊30余個可定制功能連續記錄學生動態成長數據,立體呈現學生發展全過程。目前,該系統在路北區76所中小學全覆蓋使用。
這只是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學中的一個應用場景。未來,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場景更加多元。
方案明確指出,加強國家和省級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省級人工智能教育試點校建設,孵化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先進經驗和優秀案例。開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試點,組織試點校圍繞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在備、教、研、管、評五大應用場景展開深度探索。
在高校層面,開展人工智能+面向產業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應用場景試點工作,指導試點高校針對河北重點產業構建能力圖譜,開發一批智能體,建設可復用的教學產品,推動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
教育數字化是當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我省高校在人工智能教育領域的探索已悄然起步。
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大學與企業共建產業學院、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等,校企共育數智化人才,在數字化課程資源建設、雙師賦能、技能競賽、實習就業等方面成果顯著,社會服務水平和示范效應明顯提升。
“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技術行業的快速發展,推動產業向新,從而帶動職業向新、教育向新?!痹撔8毙iL李文斌表示,在摸清產業現狀與需求基礎上,他們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緊跟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發展新要求,推動專業群數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級。
如何進一步推進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方案提出,推動學科專業數字化升級和科研范式變革。鼓勵有條件的大學設立人工智能學院,加強人工智能品牌專業和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打造具有河北特色、國內一流的人工智能專業集群。同時,啟動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優化“三年大變樣”行動,為河北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
指導高職院校利用“人工智能+”改造提升專業,首批14所“國字頭”高職院校率先完成1個主打專業(群)改造,其他高職院校3年內完成主打專業(群)改造,形成覆蓋我省八大現代產業體系的“人工智能+”專業(群),做好高技能人才培養。
在課程與教學層面,將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融入教育教學全要素全過程,鼓勵完善知識圖譜、構建能力圖譜,促進科技與人文教育融合。支持各高校開設人工智能專業核心課程、“人工智能+X”交叉課程等,形成覆蓋全面、層次清晰、特色鮮明的“人工智能+”課程體系。鼓勵普通高等學校、職業院校開發數字教材。
“推動人工智能有效融入專業課程建設,實現專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是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堅實人才與技能支撐的關鍵?!崩钗谋蟊硎尽?/p>
持續提升師生數字素養,激發教學新活力
前不久,石家莊市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教學改革創新系列培訓在石家莊市第四十四中學舉辦,全市170余名教師參加。
“信息化應用歸根到底要助力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利用數據分析科學了解學生需求,老師根據學生學情合理備課,從而使教師的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笔仪f市第四十四中學黨委書記張鋒表示。
為此,石家莊市第四十四中學將教師培訓作為人工智能教育推廣的核心環節,扎實推進科研興校工程,致力于構建多維度、有梯次、全覆蓋的持續性教師專業發展體系。今年7月份,該校入選教育部智能研修平臺規模化應用領航培育校名單。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教學活動圍繞的主體。但是學生行為的建立最終需要依靠老師的引導,這就給教師的帶動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主動適應數字化時代教育變革需求,方案提出,不斷提高師生數字素養。
在教師培訓方面,我省積極落實《教師數字素養》行業標準,出臺河北省中小學教師人工智能素養框架,將面向教育行政部門、學校管理者培訓指導團隊的數字化培訓納入國培、省培計劃,支持各地各校探索開展教師數字素養評測與針對性培訓。鼓勵有條件的高校結合教育技術學等相關學科建設,設立教師數字素養培訓基地。通過高位引領,首先提升管理者和培訓者的數字化認知與規劃能力,帶動區域和學校整體發展。
為營造積極應用數字技術的良好氛圍,我省還將以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優質課大賽、教師數字素養提升實踐活動、微課大賽等活動為抓手,激發教師廣泛深入使用數字技術的積極性。將教師數字素養提升情況納入績效考核體系,對在數字教學中表現突出的教師給予表彰和獎勵。
“這些活動將為教師提供展示數字素養、交流應用經驗、比拼技術技能的廣闊舞臺,有效引導和鼓勵教師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用’,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融合創新能力?!笔〗逃龔d相關負責人表示。(河北日報記者 陳 華)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