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一體化步伐加快 高質量發展增添動能
記者 韓冬
交通,是城市發展的強勁動脈,也是民生幸福的溫暖紐帶。
從唐山市區出發,乘高鐵半個多小時可抵達北京城市副中心站,駕車1小時可抵達天津,2小時可覆蓋京津冀主要城市,“1小時通勤圈”“2小時交通圈”的形成,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享受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帶來的便利生活。
“十四五”以來,唐山緊扣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以交通一體化為先行,在鐵路、公路、機場、港口四大領域持續發力,構建起“陸空聯動、港城融合”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不僅讓群眾出行更便捷、貨物流轉更高效,更成為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支撐。
高鐵破壁壘:城際鐵路織就“1小時通勤圈”
“以前周日傍晚就得趕回北京,現在周一早上坐高鐵1個多小時就能到達單位地鐵口,每周能多陪孩子一整晚!”在唐山站檢票口,常年往返京津唐的楊先生手持車票,難掩對京唐城際鐵路的認可。
作為“軌道上的京津冀”關鍵工程,京唐城際鐵路自2022年12月燕郊至唐山段開通以來,已將兩地通勤時間從2小時以上壓縮至最快1小時03分鐘,而隨著北京城市副中心段進入聯調聯試沖刺階段,年底將全線通車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至唐山站最快僅需39分鐘。
河北第六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京唐城際鐵路唐山西站附近,總經理楊勝為的通勤方式從2個半小時自駕,變為1小時高鐵,“途中能休息,能處理工作,比開車省心太多”。楊勝為透露,當初企業選擇落戶唐山高新區,便捷的軌道交通是關鍵考量因素。企業總部在北京豐臺,員工往來、客戶參觀都可以從北京坐高鐵到唐山西站,“下車10分鐘就到唐山公司了”。依托“北京研發、河北轉化”的模式,憑借視覺檢測系統、機械臂協作執行等先進技術,公司與唐山近30家企業開展深入合作,為當地高質量發展帶來新動能。
不止于民生便利,京唐城際更成為產業協同的“加速器”,它不僅拉近了地理距離,更打破了資源流動的壁壘。沿線城市借助軌道交通優勢,加速承接北京產業轉移,推動京津冀產業鏈深度融合。
公路通全域:路網升級暢通“大動脈”與“微循環”
“去豐南上班走高速半小時就到,比以前繞國道省了一半時間!”9月28日秦唐高速主線通車當天,司機王先生成為首批受益者。作為唐山東南部重要貨運通道,秦唐高速串聯灤州、古冶、灤南、豐南四區,填補了區域高速路網空白,更成為連通天津的第三條快速通道,進一步優化了京津冀高速路網布局。
從單條線路的突破到路網體系的成型,“十四五”期間,唐山在公路基礎設施建設上持續發力:京秦高速遵化至唐秦界段通車,與京哈高速形成“雙通道”,緩解貨運壓力;遷曹高速全線貫通,助力唐山港貨物直達內蒙古、山西等內陸腹地;津冀對接項目隆六路通車,天津薊州與唐山遵化往來時間縮短一半,沿線農產品當天即可新鮮進入天津市場。
數據顯示,2021年至今,唐山累計完成公路投資304億元,新增高速公路192公里、普通干線公路94.9公里,高速公路密度達每百平方公里6.39公里,“主干通達、支脈延伸”的公路網絡體系基本成型。高速公路網的完善,不僅便利了企業物流運輸,更拉近了唐山與京津冀核心城市的“時空距離”。
公路建設不止于貫通區域的“大動脈”,更要暢通鄉村的“微循環”。豐南區運河景觀道改造后,東田莊鄉崔莊戶村到城區的時間從1小時縮至20分鐘,帶動村里養殖業、種植業發展;“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灤州市,在主干道打造“三季花不斷、四季景不同”的景觀帶,讓農村公路成為鄉村旅游“引流線”……截至2024年底,唐山農村公路總里程達18200.691公里,提前實現“鄉鎮通三級路、20戶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目標,4個縣區獲評“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
機場提能級:客貨并舉架起跨區域“空中橋梁”
“周五下班從上海浦東飛唐山,兩小時落地,周六一早就能逛河頭老街!”在唐山三女河機場出口,工作于上海的韓女士帶著同事來唐游玩,“家門口”的機場,讓跨城歡聚變簡單。
數據顯示,2025年國慶中秋假期,唐山機場旅客吞吐量達19414人次、飛機起降142架次,同比分別提升30.74%、33.96%,兩項指標均創新高。
唐山機場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雙節”期間,唐山至成都、海口、重慶、武漢航線假期期間客座率達到93%以上,上海、昆明、西安等航線客座率也大幅提升。同時也有來自通航城市的大量旅客赴唐山及周邊地區旅游。
航線加密與直飛便利,直接帶動旅客吞吐量穩步增長——今年1至6月,旅客吞吐量達 29.1萬人次,同比增長14%;2023年更以66.89萬人次創通航以來歷史新高,客貨增幅均居全省前列,成為京津冀區域重要支線機場。
貨運領域同樣亮眼,今年上半年貨郵吞吐量303噸,同比激增163%,遷西板栗、玉田白菜早上空運,中午就能端上廣州餐桌;海南熱帶水果、云南鮮花也通過“空中橋梁”進入唐山,形成南北商貿互通。
硬件升級與服務優化,則為機場能級躍升筑牢根基。隨著候機樓改造完工,機場年保障能力從50萬人次提升至100萬人次,成功跨入全國重要中小機場領先行列。
港口強聯動:港陸融合打造“陸海物流樞紐”
走進唐山港京唐港區,智慧碼頭控制中心的操控員輕撥手柄操控千米之外吊裝作業,無人集疏運卡車將集裝箱準確運往指定區域,穿越式雙小車自動化岸橋以每小時108標箱的效率作業……智慧港口圖景撲面而來。
智慧化轉型為港口發展插上“科技翅膀”。京唐港區集裝箱碼頭智慧化改造、曹妃甸港區大宗散貨碼頭功能優化提升項目入選全國首批港口功能優化提升交通強國專項試點,河北首個港口零碳運輸線路試點落地,為京津冀港口智慧化、綠色化發展提供了“唐山樣板”。
航線拓展讓“出海”更便捷。唐山港先后開通至日本關東港、韓國平澤港、越南胡志明港等集裝箱班輪航線,總數從41條增至47條,覆蓋日韓及東南亞12個基本港。2024年,唐山港借助京唐港—上海的高密度內外貿同船航線,開通河北港口首條遠洋航線“美西快線”,服務冀貨出海、國貨出海能力不斷提升。
同時,唐山港深化“西北戰略”,在新疆、內蒙古等地新建20個內陸港,總數達62個,形成覆蓋“三北”地區東西互動、海陸統籌的運輸網絡,西北煤炭、礦產經鐵路直達港口出海,京津冀汽車、機械裝備從這里運往全球,港陸聯動的物流格局讓區域協同更具活力。
2021年至今,唐山港累計完成投資150億元,新增19個生產性泊位,當前全港年通過能力達6.79億噸/242萬標箱,港口貨物吞吐總量達38.48億噸,連續五年位居世界沿海港口第二位,為京津冀地區大宗商品運輸、工業原材料供應提供了穩定保障,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壓艙石”。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