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0日,石家莊高新區科技創業園區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與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河北中心創新港工作人員一起謀劃合作與發展。河北日報記者田明攝
10月30日清晨,石家莊高新區光電創芯園內,已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通風系統再確認一遍!”“這里的標識需要再調整。”高新區科技創業園區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徐鵬飛穿梭在各個樓層,仔細檢查每一個細節。這個備受關注的園區即將正式啟用,肩負起打造一流“光谷”的重要使命。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為我國今后五年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這個園區就是我們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的主戰場。”徐鵬飛感覺肩上擔子更重了,“我們要做的不僅是引進高科技項目,更要培育一片創新沃土,讓創新的種子在這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這座投資6.6億元的園區,承載著石家莊壯大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的雄心。根據規劃,這里將圍繞光電信息、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產業,打造一個覆蓋孵化、小試、中試到規模化生產的全周期創新生態,真正實現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
園區大樓內,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河北中心副主任郝存明正帶著團隊緊張布局,為入場裝修做準備。見到徐鵬飛,他指著圖紙介紹起來:“這里的硬件條件,簡直是為我們量身定做的。1至5層適合小型生產,6至14層用于科研實驗,這樣就能形成一條從實驗室到市場的完整路徑。”
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河北中心創新港的落戶,是光電創芯園布局的關鍵一子。它的核心使命,便是破解科技與經濟“兩張皮”難題,為創新鏈牽手產業鏈鋪好路、搭好橋。
“科學家專注技術突破,企業家關注市場需求,兩者中間常常隔著一道鴻溝。”郝存明對此深有體會,“全會強調‘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這必將進一步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我們信心更足了。創新港就是要搭建這樣一座橋,通過匯聚高校、科研院所、鏈主企業和社會資本等多方力量,打通從研發、中試到產業化的全鏈條,推動更多前沿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全會新部署,正在這里加速轉化為現實行動。“盡管平臺尚未正式運行,但‘磁吸效應’已經開始顯現,目前正在接洽的科創企業有30家左右,其中15家已明確表達入駐意向。”郝存明透露。
“還有什么困難需要解決?”徐鵬飛關切地詢問。
“中試放大基金得抓緊落地,這是科創企業從1到10階段最需要的支持。”郝存明說。一項前沿光纖傳感技術已對這只基金表現出濃厚興趣,有望借此契機落戶園區。
“沒問題,回去我立刻協調推進!”徐鵬飛回答干脆。
“這是全省第一個全要素創新綜合體,我們一定要把它打造成運行高效、成果集聚、人才薈萃、生態完善的標桿載體。”郝存明信心滿滿,“讓‘京津研發、河北轉化’結出更多碩果,這是我們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的最好答卷。”(河北日報記者 周潔)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