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南部灣區-黃驊港段海岸線長30.66公里,海域面積203.99平方公里,是滄州市港口及臨海產業聚集區。
一灣一策推進美麗海灣建設,當地以綠色低碳港口建設為核心,重點提升港口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加強沿海地區環境綜合整治,促進生態、生產、生活空間合理布局,形成了灣港共美的港口型特色美麗海灣。《沿著海灣看河北》,今天走進黃驊港,一起解鎖我國最大煤炭運輸港背后的"美麗密碼"。

記者 楊晨曦:
一個日均煤炭吞吐量高達60萬噸的港口是什么樣子的?煤塵、污水?這些在黃驊港都看不到,而我看到的是藍天和碧水。那此刻正跟我一同見證這些美景的,還有我身邊生態湖里游得正歡的錦鯉們。
黃驊港作為我國西煤東運、北煤南運第一大出海口,每年有超2億噸煤炭在這下水。曾經這里"設備一轉、煤塵遮天",人待在廠區內連白襯衫都不敢穿。"生態美顏"必須先治好煤塵污染,國能黃驊港務公司拿出的對策是:智能化"閉環"管理,從源頭入手,全程管控粉塵外溢。

國能黃驊港務公司生產三部中控調度 牛力:
我們三、四期作業采取了國內最先進、效率最高的裝卸系統,區別于傳統堆場采取了全封閉的設計,源頭從翻車機到終端的裝船機,包括沿線的皮帶,我們通過噴淋、補水還有洗帶的過程,將(煤塵)抑制率達到了98%以上,基本上實現了近零排放。
煤炭運輸需要大量淡水清潔抑塵,而黃驊港所處渤海灣鹽堿之地,淡水資源匱乏。同時,外地來港貨船攜帶的大量壓艙淡水,以前都是直排入海,不僅浪費水資源,排海后會直接打破局部海域的微環境平衡。兩者怎么結合?大量含煤污水、雨水的排放又該怎么治?港區綠變第二步,就是要做活"水文章"。

黃驊港務公司環境保護部主管 李冬:
利用我們港區的閑置的一個用地,打造了"兩湖三濕地"為核心的生態水循環體系,主要用于回收儲存我們的船舶壓艙淡水、煤污水處理后的中水還有我們的潔凈雨水,實現了供水的循環利用,每年我們循環使用的水已經超過了400萬方,也給我們公司節省了超過2000多萬的直接的經濟成本。
"兩湖三濕地"逐級沉淀、平衡存水,不僅實現生產用淡水超九成自給自足,還為港區營造了"運煤不見煤,魚游淺底鳥翔飛"的生態美景。
守護海灣生態,既要做好港區"內循環",也要把好入海河流的"外閘門"。

記者 楊晨曦:
碧水粼粼,水鳥翩躚!我現在眼前看到的這片生態味十足的場景,就是滄州市港城區污水處理廠的尾水濕地。那這片濕地不僅是污水的"凈化站",也是鳥兒們的"歇腳點",真正實現了環境治理與生態保護的雙贏。

河北渤投水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楊景龍:
通過植物根系進行污染物吸收總磷總氮,有效降解總磷和COD(化學需氧量),現在的這個黑龍港流域的出水標準(地表準Ⅴ類),我們都完全達到了。
這塊設置在入海河流宣惠河附近的功能性濕地,兩年前投入使用,不僅確保了入海水質,還很快吸引來了"新朋友"。

河北渤投水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楊景龍:
沿海地區最多的就是海鷗,別的鳥幾乎沒有停留,自從咱建了濕地以后,咱濕地的環境形成一個生物鏈讓它更健全,生長了好多淡水魚,睡蓮包括里面的深度水草長得都很不錯,現在有鶴類、鸛類其他的鳥類在咱這兒棲息。
近年來,滄州南部灣區-黃驊港段以"灣港共美"為核心,推進陸海統籌污染治理、海灣生態保護修復、港口綠色低碳建設等,累計修復岸灘260公頃,清理岸線1.27公里,完成139個入海排污口整治驗收,直排海污染源達標率100%,近岸海域海水水質連續三年達到一、二類水平,優良比例穩定保持100%。
提升的不光是"顏值"和"氣質",還有人海和諧的親海空間。在港城產業園區的貝殼湖公園,成群的海鷗時起時落,不少游客在這里觀鳥、游玩、休憩。

市民:
十年前就在這個貝殼湖公園這幾個字這兒,給他爸爸和他姐姐拍一張,現在想給這個小二拍一個,十年真是變化挺大的。

市民:
現在生態好了,海鷗就多起來,就經常帶孩子來這邊看海鷗。

攝影師 劉國昌:
黃驊港貝殼湖景區、金沙灘風景區、黃驊大港工業景區(都)特別的漂亮,我一直會在拍,把這些東西都收集起來,回頭再看看自己的家鄉變化。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