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制作:滄州廣播電視臺
“手打陰陽板,鑼鼓鬧喧天。木人耍雜技,大家都來看……”在河北吳橋雜技大世界,63歲的黃彥芬用一根“扁擔”挑起整個舞臺,幕布后,她十指翻飛,演繹著千古故事。
獨臺戲起源于唐朝,又名扁擔戲、嘟打戲,是一種集戲曲、曲藝、口技、民間工藝于一體的藝術形式,2012年被列入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演出時,演員用一根扁擔挑起樂器、道具、舞臺等全部“家當”,就地搭起戲樓。表演者操縱手中的木偶,雙腳控制鑼鼓,連演帶唱,熱鬧非凡。
“嘟打戲,搭戲臺,一個扁擔支起來。”這首流傳在吳橋民間的兒歌,唱出了獨臺戲的獨特演出形式。
黃彥芬出生于雜技世家,13歲時進入吳橋縣青年評劇團學習戲曲,29歲時拜師學習獨臺戲表演。具有一定戲曲功底的她勤學苦練,很快掌握了獨臺戲表演技巧。
1993年,吳橋雜技大世界建成開放,她便進入景區獨立演出。三十多年的堅守,她從青澀學徒成長為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表演中,除了繼承傳統表演形式,黃彥芬大膽創新,將吳橋雜技元素融入表演,增強手上技巧功夫,提高表演難度,創作了《木人雜耍》《頂壇子》等特色節目,讓表現形式更豐富。
幕布后,黃彥芬的雙手仍在舞動。
鑼鼓聲聲中,歷史與現代在此刻相遇:木偶翻轉,唱腔婉轉,千古故事在方寸戲臺上繼續流傳。
獨臺戲的扁擔一頭挑著千年傳統,一頭挑著創新未來。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