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廣播電視臺冀時客戶端
冀時客戶端報道 抗戰時期,八路軍主力部隊中有一支以縣命名的隊伍。這支隊伍在中共平山黨組織的號召下,一次性完成了整建制隊伍的組建,且全部由平山縣的青壯年組成,因此被命名為"平山團"。他們英勇善戰、不畏犧牲,不斷用血肉刷新戰績,立下赫赫威名,被聶榮臻司令員稱為"太行山上鐵的子弟兵"。
這張發表在1939年5月28日的《抗敵報》整版都是關于"平山團"的報道,報眼位置為"平山團"木刻版畫,中間是頭版社論《學習平山團的光榮模范》,下方是聶榮臻《嘉勉平山團號召平山青年永遠保持并發揚平山團的光榮》嘉勉令。
1937年10月,八路軍第120師第359旅工作團來到河北平山縣征兵擴軍,為了保家衛國、抗擊日寇,平山青年群起響應。

河北省檔案館編研開發部三級主任科員 楊瑞蕾:
當時,短短一個月零三天,就有1700多名平山子弟踴躍報名參軍,隊伍正式番號為八路軍120師359旅718團。這些新兵全部來自平山縣的各個村莊,所以718團又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平山團"。
平山團成立后屢屢取得輝煌戰績。1939年5月,平山團與日軍激戰七晝夜,越戰越勇,斃傷日軍1000人左右,俘虜日軍11人,繳獲大批武器裝備。這次戰斗創造了第359旅對日軍作戰的范例。為此,1939年5月20日,聶榮臻司令員專門簽發命令,表彰平山團的英勇表現。

河北省檔案館編研開發部三級主任科員 楊瑞蕾:
嘉勉令中司令員提到,你們不屈不撓、流血戰斗的光榮勝利,已經證明了你們是八路軍最模范的部隊之一,是中華民族最忠誠的后裔;你們是太行山上鐵的子弟兵!由此,"子弟兵"的親切稱謂就成了人民軍隊的代稱,迅速傳遍了中華大地。
嘉勉令發出了"永遠保持并發揚平山團的光榮"的號召,更激發了平山子弟參軍抗日的熱情,平山團戰士王家川英勇犧牲后,其弟王三子步行幾百里路趕到了平山團駐地,要求頂替他哥哥的名字參軍。這篇刊登在1939年5月30日《抗敵報》上的文章《王家川沒有死》,講述了當時的情景。

河北省檔案館接收征集部副部長 張倩:
王家川的父親起初不肯讓王三子去參軍,但是后來一想,如果好男兒不參加抗日軍,誰還來保家鄉呢,國家的事兒大,(父親)就同意讓王三子去參軍,王三子到了部隊說他一定得叫王家川,如果自己犧牲了,他的弟弟還來參加"平山團",還得叫王家川。
據統計,在抗戰期間,僅有25萬人口的河北省平山縣陸續輸送了1.2萬余名子弟參加八路軍。光陰荏苒,平山團的精神,已經成為革命老區人民心中的豐碑。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