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連線】
上周, 記者接到市民反映,張家口橋西區南關道存在堆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現象, 影響居民正常生活。 附近居民表示, 該區域已被劃入待拆遷區域, 由于環境衛生疏于管理和維護,隨意傾倒垃圾的不文明現象時有發生。
隨后記者采訪了橋西區城管執法局。 工作人員介紹, 針對背街小巷和待拆遷區域的環境衛生,執法部門會同街道、 社區、 環衛、住建等部門建立了聯合管理機制。 在日常巡檢維護的過程中, 利用社區網格化管理體系和投訴舉報渠道, 及時發現問題, 限時整治到位。 對于居民反映的垃圾堆放問題, 他們將組織相關部門及時清理,并加大監管力度。
隨后幾天, 記者走訪橋西區新華街、 橋東區魚兒山后街、 工業東街附近的背街小巷和部分待拆遷區域。 其中大部分路面都保持干凈整潔, 但也有個別路段和拆遷區域內的垃圾清理不夠及時, 個別地塊房屋拆除后的磚石瓦礫缺少苫蓋, 對市容環境和空氣質量產生不利影響。 希望相關部門加以重視, 及時整改。
林立樓宇、通衢大道、廣場綠地撐起了城市的“面子”,背街小巷、老舊小區、城鄉接合部、待拆遷區域等則被形象地稱為“城市的里子”。這些地方既與普通民眾的生活緊密相連,又因建設年代久遠、基礎設施老舊、管理權屬復雜等原因,時時考驗著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治理效能。
越是細微之處,越能照見管理者的能力和態度。誠如背街小巷中的垃圾堆放問題,一旦疏于管理,不僅影響居民生活,更會形成破窗效應,有礙城市文明。所以,對待城市的“里子”,切不可有輕視之意,更不能因為納入拆遷等原因置之不理,反而更要下足繡花功夫,直擊痛點,精準發力。一方面用好社區網格化管理體系,制定工作標準,明確工作時限,善于發現和解決影響群眾生活的現實問題,在環境衛生、基礎設施、交通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進一步查漏補缺。另一方面,則要將治理力量向問題突出的地方集中,保持一根竿子插到底的勁頭,才能讓精細化治理手段發揮出最大效用。
補齊背街小巷等區域的治理短板,離不開居民的意見和參與。為居民提供更多發聲和監督渠道,讓影響他們生活質量的各類問題能夠得到重視和回應,既能防止這些區域成為“被遺忘的角落”,也能更快找到問題癥結和解決途徑。積極推進居民自治與社會共治相結合,讓群眾成為守護城市“里子”的主角,我們的城市就會在共建共享共護中“表里如一”、文明美麗。
(王棣)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