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是女性子宮內膜周期性剝脫的生理現象。很多女性網友問及:經期運動真的安全嗎?
首先我們要了解機體經期的生理變化:伴隨激素水平波動(如雌激素、孕激素下降);盆腔充血,經期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引發子宮收縮,出現痛經;免疫力暫時下降,經期宮頸口微開,子宮內膜創面暴露,易感染。根據《運動醫學》指南,經期前2天建議以低強度運動為主(如快走、瑜伽),輕度運動反而可促進盆腔血液循環,緩解痛經。而高強度運動可能會加劇痙攣性疼痛,甚至導致惡心、頭暈等癥狀;也可能導致經血量增加(尤其對經量偏多者),甚至導致缺鐵性貧血;增加盆腔感染風險;經期基礎體溫升高0.3~0.5℃,體能儲備下降,高強度運動易引發疲勞、低血糖或電解質紊亂,加劇能量代謝負擔。所以經期推薦低強度運動,避免高強度運動,特別是馬拉松這種極限運動。
不過要注意的是,長期規律運動、體能好,經期癥狀輕微(如無痛經、經量正常),并配合科學營養補充方案(如鐵劑、電解質),在無法避開經期情況下,可嘗試高強度運動,一旦身體發出異常信號,則應立即停止。
那么經期還要避免什么行為呢?
禁止性生活:可能將外陰細菌帶入子宮腔,增加盆腔炎風險;劇烈運動可能促使經血逆流至腹腔,誘發子宮內膜異位癥。禁止盆浴、游泳:坐浴或游泳時,污水可能通過松弛的宮頸進入宮腔,引發感染(如細菌性陰道炎)。 可選擇淋浴替代。禁止手術、侵入性檢查:經期凝血功能下降,拔牙、胃腸鏡、婦科檢查等可能導致出血不止或感染。禁止飲酒:酒精擴張血管,加速血液循環,可能加重盆腔充血、延長出血時間。禁止生冷飲食:低溫刺激可能引發胃腸道和子宮平滑肌痙攣,加重痛經。禁止穿緊身褲:緊身衣物摩擦外陰,潮濕環境易滋生霉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月經期是女性身體的特殊“修復期”,適當低強度運動,科學規避風險行為,是對自身健康的基本尊重。正如《婦產科學》所強調:“經期護理的核心理念是減少刺激、預防感染、維持平衡。”希望每位女性都能以科學知識為盾牌,平穩度過每月特殊時期。(光明網)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