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積極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
一批“十四五”重大能源項目穩步推進
河北日報訊(記者馮陽)打開河北能源地圖,一個個重大工程項目勾勒出新型能源強省的嶄新圖景——
壩上地區,張北柔性直流電網工程助力北京冬奧會實現了奧運史上首次全時段100%綠電供應;渤海之濱,我國目前最大的“漁光互補”項目——國華投資河北109萬千瓦海塘光伏電站全部并網發電;燕山深處,國網新源河北豐寧抽水蓄能電站“滿格運行”,累計發電量突破100億千瓦時……
“十四五”時期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作為制造業大省、能源消耗大省,河北積極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大力推進新型能源強省建設,一批重大能源工程項目穩步推進。
1.23億千瓦——這是截至2025年6月底,全省風電光伏裝機總規模。數字背后,是河北省加快建設一批新能源工程項目,助力能源綠色轉型。
8月9日,在承德豐寧滿族自治縣的風光氫儲100萬千瓦風光項目現場,風葉迎風而動,光伏板向陽而立,綠色能源從這里源源不斷輸出。
該項目不僅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九大清潔能源基地——冀北清潔能源基地的標志性工程,也是河北省首個風光氫儲產業協同發展項目。國華投資河北分公司承德豐寧項目部副經理姚國慶介紹,項目自去年6月全部投產以來,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區提供約18億千瓦時的綠電,節約標煤約54萬噸。
隨著《河北省加快建設新型能源強省行動方案》《河北省新能源發展促進條例》的施行,河北省加快建設大型風光基地、年度開發建設方案項目,推動園區分布式、千鄉萬村馭風行動、算電協同等項目建設,科學有序推進氫能產業發展和地熱能開發利用,全面提升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供應能力。
“十四五”期間,全省累計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9073.5萬千瓦,預計到2025年底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將達到2020年的3倍以上,遠超“十四五”規劃的任務目標。
一手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一手加強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河北能源供應保障有力。
——火電結構更優化,規劃布局更合理。
6月30日,大唐國際陡河發電廠2×660MW燃煤熱電聯產等容量替代項目1號機組順利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項目兩臺機組全部建成后,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263萬噸、二氧化硫680噸,其減排效益相當于種植18萬公頃闊葉林。
加快推動國能定州電廠三期擴建等清潔高效煤電項目建設,穩妥布局華電香河能源站等一批天然氣發電項目……這些基礎性保障性電源項目的建設,既增強了全省電力保供能力,又提升了火電行業的綠色發展水平。
——天然氣輸儲有保障,管網規劃更科學。
眼下,在位于曹妃甸的新天唐山LNG項目建設現場,今年建成的二階段二期4座天然氣儲罐已進入最后調試階段,三階段一期2座天然氣儲罐正在建設中。該項目負責人路超介紹,項目計劃建設20座20萬立方米天然氣儲罐,其中已有8座投入使用,每座天然氣儲罐能夠滿足1000萬戶家庭一個月的用氣量。
“十四五”期間,河北省加快中俄東線南段河北段、神木—安平煤層氣管道等國家氣源干線建設,推動涿州—永清、京石邯復線等省內主干管線建設,確保按期建成投運。
電網連接生產和消費,是保障電力送得出、用得好的關鍵平臺。“十四五”以來,河北省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電網承載能力和智能調控能力同步增強。
建強“主骨架”,增強保供底氣。
“十四五”期間,河北省持續加快跨省跨區特高壓工程建設,蒙西—京津冀特高壓直流工程近期獲國家核準,邢臺特高壓擴建、雄安特高壓擴建及雄東、廊坊北500千伏等一批省內主網架電網工程陸續建成投運。同時,圍繞補齊發展短板、提升智能化水平,制定專項行動方案加快推動配電網建設,更好滿足分布式新能源和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等新業態、新要素大規模發展需求。
加快儲能建設,構筑超級“充電寶”。
7月29日,易縣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現場,上、下水庫已完成建設,地下廠房正在進行機組安裝,預計明年投產。項目工程部負責人張振偉介紹,該項目裝機容量120萬千瓦,安裝4臺30萬千瓦發電機組,建成后將承擔起電網調峰、填谷、調頻、調相及緊急事故備用等任務。
目前,河北省抽水蓄能項目規劃建設總規模位居全國第一。
與此同時,一批新型儲能項目加快落地。其中,河北建投國內首套全系統液態空氣儲能科技研發示范項目完成聯合調試。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