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報客戶端訊(見習記者郝金鈺)10月29日,雄安新區企業碼創新應用系統正式上線。上線當天,首批1000家試點企業的“企業碼”正式亮相。公眾通過手機掃描營業執照右上角的二維碼,企業登記、股東情況、許可證、榮譽證書、監管等涉企信息一屏通覽,48小時動態刷新。
“企業碼”是營業執照右上角的二維碼,是企業的“數字身份證”,也是政府的“服務入口”,更是政企互動的“統一母語”。企業碼創新應用系統背后是“1+3+N”硬核架構:1個數字底座、3大品牌服務(碼上查、碼上辦、碼上享)、N個高頻場景,48小時動態更新。“掃碼即畫像、指尖即辦事、數據即信用。”雄安新區營商環境局局長高立春介紹。
華能招采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主管張裕武走進辦公室,掏出手機,對準營業執照右上角“嘀”一聲,登錄“企業碼”,電子營業執照自動喚起“檔案云柜”,設立以來的全部企業檔案按時間軸排列,勾選、打包、帶水印、防篡改PDF一鍵生成,微信發送完畢——全程47秒。
法定代表人通過電子營業執照授權,即可把企業自設立以來的全部檔案裝進手機口袋,微信、郵件一鍵轉發。查閱行為全程留痕,監管“有跡可循”,企業“零跑腿”。張裕武說:“喝完一杯咖啡,文件已經躺在對方郵箱,現在企業查檔,像分享歌單一樣簡單易操作。”
同一天,河北建投雄安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員工劉桂軒需要核實企業名下房產信息,“嘀”一聲,隨手掃碼,通過“不動產信息”卡片,企業名下宗地、房產、抵押狀態秒級跳出,所有信息與登記系統同步。
劉桂軒直接把截圖寫進風控報告,她告訴記者:“不用跑政務大廳,也不用復印材料,一張圖抵千言萬語。這感覺就像把房產證放進了電子錢包。”
當天,“企業碼”還上線了手機上的“信用急救室”(信用修復)、公共服務、經營范圍“自主秀”(經營范圍自主公示)等特色專區。下一步,新區營商環境局還將通過“企業碼”迭代上線更多“享、查、辦”業務場景,讓更多創新應用場景從“碼”上開始。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