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駱駝灣的直播間火了。
“白龍這小子有股靈氣勁兒,直播間干了兩個多月,就有粉絲追著跑。”一說起本村青年白龍的網上直播間,保定市阜平縣駱駝灣的村支書顧瑞利逢人就夸。
10月23日,當記者來到太行山深處的駱駝灣村時,村支書顧瑞利正和村民聊得起勁。
深秋的駱駝灣,別有一番韻味。路一側的石壁被爬山虎浸染了紅色,微微顫動的葉片,仿佛欲飛的蝴蝶;抬眼遠望,大山在湛藍的天幕下顯出清晰的輪廓。
“追著上哪呀?”
“上了咱駱駝灣的遼道背啦,人家粉絲說看著直播,定上位就追過去了。還說遼道背的云海是真美,要在咱這住兩天,專門看云海。”
“駱駝灣越來越有名了。”
“哪里敢想,原來窮山惡水的駱駝灣,現在成了風景旅游區。城里人愿意往咱這跑,咱村的旅游飯吃得香啊!”
聽說記者來采訪,顧瑞利笑瞇瞇地給帶路,“去采訪白龍?讓他給你開場直播,一看,你就全明白了。”

駱駝灣村的民宿。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熊慶 李雄飛 攝
在一排整齊的民宿前,記者見到了正在打掃庭院的白龍。
白龍是個90后,20歲出頭就去北京闖蕩,總想著闖出點名堂再衣錦還鄉的他沒料到,最后成就他的還是這片故土。
“駱駝灣變化可太大了……”白龍一邊打掃著小院,一邊感慨道。
曾經的駱駝灣“九山半水半分田,石頭縫里難掙錢”,巨變始于十幾年前的那個深冬。
2012年12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頂風踏雪,來到地處深山的龍泉關鎮駱駝灣村,看望慰問困難群眾,鼓勵大家“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
方向一明,行動就快。駱駝灣先后發展起了食用菌和高山林果種植產業。2018年,又引進旅游公司,盤活閑置農房,打造民宿旅游新業態。2020年,被評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

駱駝灣村航拍圖。資料圖
白龍就是趁這個時候回到了駱駝灣,干起了民宿。
“開始跟媳婦處對象的時候,丈母娘還有意見哩。說別人都往城里跑,她閨女非要往山溝溝里鉆。”白龍得意地告訴記者,“我拍著胸脯跟丈母娘說,我媳婦以后要當老板娘,不會受屈!”
白龍沒吹牛,他給丈母娘許下的話都兌現了。如今夫妻倆經營著十幾間民宿,白龍的媳婦也真成了老板娘。
村里的民宿越開越多。2023年4月,駱駝灣村發動39戶村民,改造84間民房,成立了村集體經濟組織——凝聚旅游農民專業合作社。
“當初為啥取名叫‘凝聚’?”顧瑞利告訴記者,“就是要把村里老百姓的心氣兒擰成一股繩,大家伙要心往一處想,共同謀劃駱駝灣的幸福生活。”
民宿需要客源,怎么才能拉更多的人來?
喜歡琢磨的白龍沒閑著,“記者們三天兩頭來我們這里采訪,我就想能不能主動宣傳宣傳自己。”今年7月,醞釀了很久的他終于開了直播,“咱不用屋,整個駱駝灣就是我的直播間,邊走邊播,每天帶大家看不一樣的風景,感受駱駝灣的發展變化。”
因為直播形式新穎,不到三個月,粉絲量就超過了4000,跟著直播來駱駝灣的客人,住民宿還能享受白龍的私人折扣。
直播見到了真效益,白龍媳婦樂了,顧瑞利也樂了。
“白龍在直播間推的不是他一家民宿,是我們全村。”顧瑞利滿眼愛護地看著白龍,“年輕人都回來,咱駱駝灣就更有發展了。”
“在俺們村像我這樣回鄉發展的年輕人還真有不少,”白龍說,“今天我就開一場直播,帶你們去轉一轉,看看他們的發展情況,也能讓網友更了解咱駱駝灣。”
隨后白龍帶著記者驅車來到了遼道背,站在海拔1900多米的山頂,腳下是云海和一眼望不到頭的森林,仿佛闖入了仙境。
“這里夏天有郁郁蔥蔥的原始森林,冬天有美麗的冰掛,秋天正是一年中最美的時候,金燦燦的白樺配著紅楓葉,隨手一拍就是大片。”一路上白龍的手機直播一直沒停。“這可是咱駱駝灣的一塊金字招牌,現在知道的人還不多,所以一有空我就向大家推薦這里。”

駱駝灣村香菇大棚。資料圖
下山途中,白龍又帶著記者走進了香菇種植基地,見到了另一位返鄉青年。他叫王棟,原來在北京的廠子里打工,今年回老家已經是第六年了。
“原來村里啥也沒有,只能出去打工。”王棟一邊說,一邊被閨女拽著要去玩,“家里邊老人年紀越來越大,孩子還小,我心想能在家門口掙錢就好了。”
從一點種植經驗沒有,到承包三個大棚,王棟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越來越強,“每天采摘下來的香菇,直接運到公司里就能收,半年下來能掙3萬多塊。”
駱駝灣的75座香菇大棚,每年產值達到了400萬元。香菇產業漲滿了村民的腰包,也撐起了村民們的精氣神兒。
同樣從大城市打工回來的韓永亮,現在經營著屬于自己的一片“世外桃源”——蘋果園。

白龍(左)和韓永亮在果園直播。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熊慶 李雄飛 攝
10月,正是蘋果成熟的季節,韓永亮的園子里人氣旺得很。白龍一手舉著手機,一手就從樹上摘下顆果子,手背蹭一蹭,就吃上了。
“甜脆甜脆的,哥,很多人都夸你的蘋果好吃,咋種的?”
“海拔高了,晝夜溫差大,口感當然好。”韓永亮說,“現在游客多了,大家住上兩天,走的時候都得帶上幾箱子。我承包了四五百畝的果園,年收入有個幾十萬。”
在駱駝灣,年輕人有奔頭,上了年紀的也不甘落后。
這不,駐村第一書記陳穎麗聽說孫振澤老人要翻新民宿,趕緊過來,看看老人有沒有需要幫忙的。

孫振澤正在翻新民宿。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熊慶 李雄飛 攝
“沒有沒有,就是再加蓋個二層小樓。”村里住房改造時,孫振澤老人是第一批推倒石頭房的,現在取暖、做飯都用上了煤氣。不光如此,老人還是第一批蓋起小二樓做民宿的。
“誰也想不到,原來窮得連白面都吃不上,現在開起民宿當上小老板兒了。”孫振澤在直播間里跟網友嘮起來,“我這回頭客特別多,每次來了,要是我這客滿,他們還不愿意。我尋思著就多蓋兩間,連上廚房餐廳也蓋起來。”
“青水瓦、木挑梁、小皮檐、花格窗、石板院……”從孫振澤家里出來,白龍打上小拍子,哼唱了起來。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駱駝灣有了亮眼的成績單。這個曾經“年輕人都跑了”的村莊,如今帶給大家的是實實在在的幸福。
“我要讓更多人看到,往回走,也能走出一條康莊大道。”在白龍的鏡頭里,駱駝灣的每一天都在書寫著鄉村振興的新故事。
總策劃:郭新耀 王悅路
總監制:李 遙
策 劃:翟 新 馬 勇
統 籌:賈明偉
文 案:秦 菁
編 導:秦 菁
攝 制:熊 慶 李雄飛
海 報:史雅楠
鳴 謝:中共保定市委宣傳部
中共阜平縣委宣傳部
阜平縣融媒體中心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