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行雄安,3公里進“森林”、1公里進“林帶”、300米進“公園”。道路兩側,多功能信息桿集成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等設備,動態優化信號燈配時,既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又保障市民安全。
未來之城,以人為本。截至目前,雄安新區已在民生服務領域落地數十項智能應用。
10月30日至31日,2025中國品牌論壇媒體采訪調研團來到雄安新區,以“民生向‘暖’”為主題,深入走訪雄安圖書館、雄安體育中心、啟動區易安社區、雄安新區政務服務中心等地。“行”在雄安,“暖”在心間。鏡頭前、筆觸間:雄安新區人民的嶄新生活,折射民生暖色、幸福底色、發展成色。
打造“15分鐘生活圈”、升級“高效辦成一件事兒”、建設“全齡友好城市”……記者們在采訪中發現,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一座宜居宜業的高水平現代化新城正拔節生長——民生向“暖”,雄安向“前”。

雄安體育中心游泳館救生員張雷在進行游泳訓練。人民日報記者 蔣雨師攝

群眾在雄安新區政務服務中心自助服務區辦理業務。人民日報記者 蔣雨師攝

當地居民在雄安新區易安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下象棋。人民日報記者 蔣雨師攝

當地居民“一老一小”在雄安新區易安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兒童專區閱讀繪本。人民日報記者 蔣雨師攝

雄安新區北沙小學學生在雄安圖書館內閱讀。人民日報記者 蔣雨師攝

雄安新區悅容公園秋色宜人。人民日報記者 蔣雨師攝
審核:熊 建
統籌:史鵬飛
文字:史鵬飛、張藝開
攝影:蔣雨師
參與創作:陳 藝(實習生)
責任編輯:孫溪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