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省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布局實施703個省級重點項目,總投資1.5萬億元,有效拉動投資增長,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動能。
今天(9月27日)起,本臺推出系列報道《重點項目 一線調研》,多路記者分赴全省各地,走訪重點產業領域,看項目、探發展,感受河北高質量發展的一線脈動。首篇走進邢臺和張家口,看各地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新氣象、新成效。


本臺記者 楊宗釗:
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邢臺寧晉晶澳太陽能6GW高效太陽能電池智能生產線項目的現場。在我身后的廠房當中,12條智慧產線正全速運轉,以每天275萬片的速度生產著全球領先的N型"倍秀"電池。
項目總投資13.2億元,占地295畝,目前已經實現規模化生產。項目采用的N型光伏技術,以更高的轉換效率和更長的使用壽命,引領產業發展方向。

晶澳太陽能有限公司工藝部負責人 孫曉凱:
N型倍秀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能到27%+,可以把更多的陽光轉變成電。目前智能工廠結合物聯網和智能控制系統形成一個閉環的網絡,實現了自動的識別、自動的反饋以及自動的改進和優化。
作為全省首個N型電池量產項目,截至今年上半年,已產出N型電池超3056兆瓦,營收達8.87億元,預計每年可助力減排二氧化碳約500萬噸。高效產能的背后,得益于政府的精準支持與要素保障。

晶澳太陽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董亮:
從項目立項環節,政府就專門為我們成立了服務專班。之前我們在施工許可辦理上遇到了一些銜接的問題,發改部門的同志就主動帶著梳理好的流程,到了我們現場,靠前服務、主動分憂,讓我們少走了很多彎路。
企業點贊的"靠前服務",背后是一套精準、高效的項目推進機制。當地發改部門將該項目列為"一號工程",建立綠色通道,實施全周期保障。

邢臺市寧晉縣發展和改革局黨組成員 武兆乾:
對重點項目實行"五包一"包聯機制,對項目開工要素保障實行清單化管理,定期深入項目一線開展現場辦公,面對面聽需求、解難題。我們幫助晶澳獲批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獲得獎勵資金200萬,助力企業發展。


張家口市懷來融媒體中心記者 郭浩東:
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張家口懷來縣的中國電信智慧云基地懷來園區。作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和落實國家"東數西算"工程的重要節點,這個定位為高品質數據中心的項目已經實現一期投產。

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智慧云基地懷來園區建設運營中心工程主管 彭守樂:
咱們園區總占地約185畝,總投資額達32億元。一期規劃建設2棟數據中心、1棟動力中心和1棟綜合調度中心。目前2棟數據中心已投入運營,整體園區建成后,將具備1.92萬個機柜,28萬臺服務器的承載能力。
彭守樂告訴記者,園區重點部署天翼云區域級中心節點,主要承載北京地區大數據業務的外溢需求,以及互聯網企業、金融機構等頭部客戶的IDC主機托管服務。

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智慧云基地懷來園區建設運營中心工程主管 彭守樂:
咱們園區目前整體的IT容量能夠達到150兆瓦,算力能力可以達到350PFlops,可以說是同等用地規模數據中心的1.5倍。
能耗大一直是數據中心發展的瓶頸,中國電信智慧云基地在充分利用張家口冷涼氣候優勢的同時,創新引入復合式高效制冷與模塊化供電技術,為機房裝上"智慧大腦",全面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智慧云基地懷來園區建設運營中心暖通主管 苗玄璽:
我們可以通過AI能效優化平臺,實現制冷系統制冷量的按需分配、精準調控。平臺不僅自動能生成最優的能耗方案,還可以助力園區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提升至70%。
為加速大數據項目落地投產,懷來縣構建了"虛擬審批+容缺受理+幫辦代辦"全流程服務體系,設立24小時服務專班,確保大數據項目在50天內完成全部審批流程。

張家口市懷來縣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 任葆:
我們將持續深化服務改革,緊盯2025年算力規模突破2.2萬P的目標,全力推動項目早竣工、早投產、早達效,將懷來打造成為國際一流的綠色智慧算力示范基地。
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我省今年布局重點項目393個,總投資4021億元。一批具有引領性的項目加速落地,有效夯實產業基礎,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