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廣播電視臺冀時客戶端
冀時評論員:修遠
從煙火氣升騰的夜市到文化味濃郁的步行街,從沉浸式演藝到傳統非遺展示,河北的夜晚正在煥發不同于白天的別樣精彩。然而,河北夜經濟,遠不止于煙火氣中的熱鬧與喧囂,而成為燕趙大地一張充滿活力的新名片。
多元融合,“夜態”煥新。河北夜經濟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美食購物,而是向著更多元化的業態融合發展。石家莊依托278家重點商貿企業延時經營至22時,并舉辦搖滾音樂演出季、啤酒節、美食節等系列活動,打造“商旅文體”融合新場景。邯鄲市叢臺區將新華街夜市升級改造,引入文創消費,其占比高達40%,日均客流量達2萬人次。遷安天元谷的實景演藝、涿州的夜間賽事,更讓“演出+”“運動+”“研學+”成為夜經濟新標簽。夜晚不再僅是休閑消費,更成為一座城市資源與魅力的集中綻放。

文化賦能,“夜味”醇厚。河北夜經濟的璀璨底色,源于深厚歷史文脈與現代創意的激情碰撞。邯鄲道歷史文化街區巧妙將“胡服騎射”、“邯鄲學步”等成語典故融入街景設計與3D投影,打造沉浸式“活態博物館”。河頭老街憑借《唐王東征》等超10萬場非遺與實景演出,2025年游客量于8月底即突破500萬人次,超去年同期進度40天,其中外地游客占比達82.9%,北京客源同比增長123.2%。正定古城舉辦“非遺煥活”進景區活動,讓游客在體驗中感受文化魅力。文化不再是生硬的植入,而是自然而鮮活的體驗,為城市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服務托舉,“夜境”更優。繁榮的夜經濟,離不開精細治理的托底。河北各地通過一系列暖心政策和保障舉措,為夜經濟發展保駕護航。唐山發放120萬元夜經濟消費券,正定小商品夜市快速響應如廁、停車、信號等痛點,叢臺區開通“邯鄲道定制公交”、電音巴士,黨政機關停車場錯時開放等舉措,有效提升消費便利度……政府的角色從“管理”轉向“服務”,推動夜經濟實現從“流量”到“留量”再到“增量”的良性循環。今年1至8月,河北全省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總花費分別同比增長11.4%和11.2%,其中京津游客占比為15.3%,京津游客總量同比增長12.5%,區域吸引力顯著提升。
夜經濟,衡量著一座城市的繁華程度,更檢驗著一座城市的治理水平。河北各地應當立足本地特色,尊重市場規律,打造既聚攏人氣、又滋潤人心,既吸引游客、又惠及市民的夜間生態,讓河北的夜晚不僅“亮”起來、“熱”起來,更要“好”起來、“久”起來,讓燕趙大地的夜經濟,真正成為拉動消費、改善民生、提升城市魅力的重要引擎。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