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首座、首次
本周
我國在航空航天、工程建設等領域
實現多個重大突破
中國科技與中國實力再度刷屏
我國航天器首次觀測到星際天體
天問一號傳回新照片!
近日,天問一號環繞器利用高分辨率相機成功觀測到星際天體——阿特拉斯,這也是我國航天器首次觀測到星際天體。其間,天問一號環繞器距離目標天體約3000萬千米,是目前觀測該天體距離最近的探測器之一。
阿特拉斯的成功觀測是天問一號的一次重要拓展任務,利用探測器觀測暗弱天體為天問二號開展小行星探測進行了技術試驗,積累了經驗。
天問一號探測器于2021年2月進入火星環繞軌道,迄今已穩定運行4年8個月,狀態良好。
世界首座
雙層斜拉-懸索協作體系大橋通車
11月6日上午,銅陵長江三橋正式通車,這是世界首座雙層斜拉-懸索協作體系大橋,解決了超大跨度與結構剛度并存的技術難題。
大橋全長11.88公里,主跨988米,為公鐵兩用橋。通車后,優化提升了區域過江通道通行能力,也讓全長641公里的G3京臺高速安徽段實現全程高速通行。
我國發布全球首個
深海生境智能多模態大模型
11月6日,自然資源部發布了全球首個面向深海典型生境的多模態大模型——“深海生境智能認知與探索多模態大模型”。
“深海生境智能認知與探索多模態大模型”是聯合國“海洋十年”數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學計劃的重要成果。
該模型具備深海生境的智能感知、深海生境全域智能推演、治理決策方案生成與沉浸式認知導覽等功能,并完成對一座深海海山和一處熱液區的智能認知系統構建。
持續輸出“中國精度”
我國北斗產業呈現強勁增長趨勢
11月6日,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在第二屆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大會上發布《2025中國北斗產業發展指數報告》。報告顯示,今年以來我國北斗產業呈現強勁增長趨勢,綜合指數穩步提升,多領域應用滲透率持續擴大。
截至2024年底,我國在軌運行的北斗導航衛星達到50顆,包括15顆北斗二號衛星、35顆北斗三號衛星。北斗規模應用已進入市場化、產業化、國際化發展的新階段。
目前,全國已有88個北斗探空站的數據接入全球氣象資料交換系統,為全球天氣預報持續輸出“中國精度”。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