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安9月24日電 (記者 阿琳娜)記者24日從西京醫院獲悉,在中國科學院院士竇科峰指導下,西京醫院3月6日完成亞洲首例、世界第5例基因編輯豬—終末期腎病患者異種腎臟移植手術。至今,移植腎臟在患者體內已正常工作超過200天,刷新亞洲異種器官移植領域最長存活紀錄,為異種腎移植臨床長期穩定性驗證邁出實質性一步。
“術后移植腎臟功能基本維持穩定,血肌酐在移植后第3天降至正常水平。術后半年內,是排斥反應和感染等并發癥高發期,該例患者既往合并癥較多,相比一般患者實施異種腎移植,更需要精準監測與動態調整。經過全院多學科共同努力,克服多個難關,形成特色‘西京方案’,讓大家看到解決器官供體短缺難題的曙光。”西京醫院泌尿外科主任秦衛軍介紹道。
目前,患者每天尿量維持在2000mL左右,血肌酐波動在100μmol/L左右,依賴腎臟調節的水電解質平衡、血壓、甲狀旁腺功能等各項指標也都保持穩定,顯示出移植豬腎的強大功能與生命力。
據介紹,自2024年3月起,美國兩個研究團隊先后開展4例基因編輯豬—終末期腎病患者異種腎移植臨床探索。前兩例存活均未超過2個月,第三例患者在術后130天也因排斥反應切除移植豬腎。第四例患者在今年1月接受豬腎移植手術,至今已存活接近8個月,也是目前世界上存活時間最長的異種腎移植患者。
“在中國,約1億多人受到慢性腎臟病困擾,而當慢性腎臟病進展至尿毒癥時,唯有透析和腎移植能延續患者生命。由于供體器官短缺,每年僅1萬余人能等到腎源接受移植。異種移植的出現為解決器官短缺這一世界性難題提供了希望,相信隨著臨床證據和實踐經驗的不斷積累,在未來的幾年中期待看到異種移植器官在人體內更長時間存活,為更多終末期腎病患者帶來生命轉機。”竇科峰介紹道。(完)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