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左家營村,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整潔的村道兩旁,一幅幅墻體彩繪格外醒目;馬場內,游客們正在體驗騎馬的樂趣;垂釣園里,三三兩兩的釣魚愛好者靜待魚兒上鉤。這個曾經基礎設施薄弱、產業單一的村莊,經過六年的發展建設,如今已成功獲評“全國文明鄉村”。
顧家營鎮左家營村位于宣化城區東10公里處,它的蛻變始于2019年集體經濟的“造血”能力。村“兩委”班子搶抓鄉村振興戰略機遇,對村西閑置的魚塘及荒灘草地進行整體規劃,通過申報財政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爭取到50萬元啟動資金,并成功引入社會資本700萬元,開發建設了110畝的垂釣養殖項目。隨著垂釣園投入運營,其知名度在釣魚愛好者中逐漸提升。2022年,村里利用垂釣園旁的閑置院落,改造了三座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餐飲蒙古包,形成“垂釣+餐飲”的產業鏈條,年增收達15萬元。
在首戰告捷后,左家營村乘勢而上,深挖資源潛力。通過盤活地熱資源,建成集溫泉療養、水上娛樂于一體的“左轉湯泉”康養項目;2024年新增的戎狄馬場,填補了周邊地區馬術休閑的空白。為提升管理效能,村里成立張家口神京屏翰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構建“統一經營、多元發展”的現代化運營模式。目前,村集體產業已形成“種養結合、文旅融合”的產業矩陣,涵蓋特色養殖、手工加工、休閑垂釣、溫泉度假、馬術培訓等五大板塊,累計帶動就業110人,年集體經濟收入突破34萬元。
在左家營村的主街道上,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村容村貌的巨大變化。過去隨處可見的白色垃圾不見了蹤影,所有街巷道路都完成了硬化鋪油,整齊排列的太陽能路燈照亮了村民的夜歸路。更讓村民高興的是,家家戶戶都通上了自來水,裝上了電采暖設備,生活條件得到顯著改善。村里還建立了固定垃圾收集點和公益崗清潔機制,確保村莊環境整潔有序。
村中心的“愛心超市”成為文明新風的窗口。貨架上,米面糧油等生活用品明碼標“分”。村黨支部書記韓廣軍介紹,這套積分管理制度將環境衛生、志愿服務等納入考評,村民憑積分可兌換商品。針對農村養老難題,村里創新“以房屋產權換居住權”將閑置宅基地改造成互助幸福院,既解決特殊群體住房問題,又通過空余房屋租賃增加集體收入。
在移風易俗方面,左家營村同樣成效顯著。為改變紅白事大操大辦的陋習,村里專門建設了辦事場所,免費提供場地、水電等服務,并配備電子禮炮等設備。通過制定統一的宴請標準,既保留了傳統儀式的莊重感,又杜絕了鋪張浪費。據統計,村里每年舉辦的各類紅白事活動達30余場,文明節儉的新風尚已深入人心。
從盤活資源發展產業,到創新基層治理模式,再到培育文明鄉風,左家營村探索出了一條具有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這個曾經的落后村莊,如今已成為產業興旺、環境優美、鄉風文明的鄉村典范,書寫著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精彩篇章。
(記者 楊曉樸 通訊員 劉焮)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