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每90秒下線一輛新車?9月26日,采訪團來到“國家級綠色工廠”領克汽車張家口工廠的汽車研學基地,深入了解我市不斷創新形式,打造“研學+”教育新模式的同時,一同感受張家口汽車產業從“制造”向“智造”跨越的生動故事。

當日,采訪團走進領克汽車研學基地時,來自橋東區寶善街小學六年級的170多名學生正沉浸式體驗汽車工業的獨特魅力。

“假如今天我們要組裝兩種車型,一種是豪華型,另一種是標配型。那么,為了區分開來,豪華型汽車的零部件會貼上綠色標簽,標配型會貼上黃色標簽,這樣就不易混淆了。”在縮小版的總裝車間實踐教室里,講解員站在車輛配置零部件識別臺前,正向圍觀的學生講解著整車裝配要領。
而在另一間教室則考驗著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大伙兒正根據圖示按步驟拼裝著消防云梯車,且車模配備了簡易的液壓系統,可以在寓教于樂中了解汽車的一些基本工作原理。

安全生產教育也是此次研學活動重點內容之一。在安環培訓區同樣熱鬧異常,除帶領學生了解車間內的安全標識、防護設備和應急預案外,講解員還現場教授如何在發現火情時正確使用消防器材。“要在防止雙手凍傷的前提下,使滅火器的噴射口對準火源點。”六年級二班的學生謝雨莀用心記錄著。
“作為汽車行業智能制造的標桿,我們的研學活動除涉及汽車發展史、汽車生產工藝等常規內容外,還專門融合前沿科技,設計了多個互動環節,點燃青少年的探索欲。”領克汽車張家口工廠講師蔣曉婷向采訪團介紹著這條研學新賽道的特色環節。學生可佩戴AR眼鏡,掃描車身焊點后,即可顯示該焊點對應的安全性能數據,將抽象的工藝參數轉化為可感知的科技體驗;并進行數字孿生技術實操,向學生展示如何通過數字技術提前預判生產問題;學生還能用工廠廢料制造1:10的車身模具套件,在動手組裝中感受輕量化工藝的優勢。

通過“看”與“聽”,北京青年報記者董振杰感觸頗深。“很羨慕來這里研學的孩子們,他們趕上了一個好時代。這種‘研學+汽車產業’的思路非常有新意,希望能夠擴大輻射范圍,吸引京津冀地區的研學群體走進來,聆聽民族品牌故事。”
而現實中的生產車間遠比在教室演示精彩得多。如今,數智化技術廣泛應用帶來的產業創新,正成為領克汽車張家口工廠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強勁動能。基于“工業4.0”的理念規劃,廠區沖壓、焊裝、涂裝和總裝四大車間智能化、信息化、柔性化、自動化程度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生產場景堪稱科幻。為讓研學之旅更加具象化,領克汽車研學基地在焊裝和總裝車間專門配備了參觀講解。

其中,焊裝車間負責車身焊接與四門兩蓋裝配及調整工作,是整個車身骨架構建的重要環節,車間擁有各種類型先進的自動焊接設備,主焊線自動化率達到100%,最大可實現6款不同車型同時生產。在一番講解后,當采訪團身臨其境,看到龐大的機械臂靈活擺動,通過698臺工業機器人根據生產需求協同配合,每90秒即可下線一臺新車時,還是被眼前的場景所震撼。
“此次活動,讓我對汽車產業‘智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明白了作為吉利集團在北方最大的整車工廠,為何會涉足研學產業。因為領克汽車研學基地既連接過去,也連接了現在與未來。這樣以產業為主題的研學游非常值得推廣。”河北工人報記者韓廷鈺說出了很多記者的心聲。(趙曉剛 陳亮)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