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浪數據藍海 打造算力高地
輕點鼠標,計算指令由北京發出,經光纖傳輸至懷來處理并返回結果,全鏈路時延不超過2毫秒!張家口的“超級機房”與首都的“最強大腦”協同運轉,為強大算力提供支撐。
作為國家“東數西算”工程京津冀算力樞紐節點核心城市,張家口市緊密對接京津冀算力需求,因地制宜發展大數據產業集群和先進算力,產業鏈條持續完善、場景應用不斷拓展,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夯實算力基礎
8月5日一早,世紀互聯副總裁劉萍駕車從北京來到工作地——位于懷來縣的世紀互聯懷來數據中心基地。
去年,世紀互聯與中關村環保科技示范園聯合打造人工智能園區訓練場,并與其他海淀優秀企業共創算力服務平臺。考慮到企業的實時性智算需求,算力中心不能離北京太遠,張家口成為承接首都算力外溢的首選。
緊密結合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張家口積極打造京津冀算力設施集中承載地、算力資源調度主樞紐,逐步形成以懷來大數據產業基地、張北云計算基地等為核心的數據產業集聚區。
“2017年,秦淮數據投資60億元在東花園鎮建成新媒體大數據產業基地,開啟懷來大數據產業先河。”秦淮數據基礎設施運維一部負責人韓寶良說,2017年到2024年,秦淮數據在懷來投資額達146億元,IT容量從最初的20MW發展到近500MW。
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氣候涼爽,這樣的氣候條件非常有利于數據中心散熱和降低能耗,同時能延長設備使用壽命。阿里云、騰訊云、合盈數據、中明科技等大數據頭部企業也紛紛入駐張家口,算力底座不斷夯實。目前,張家口已建成和投運數據中心項目48個,算力規模超過3萬P,成為全國大數據產業發展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
數據中心的基礎是電力。張家口是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風光富集、綠電充沛,目前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突破4300萬千瓦,能為大數據中心提供穩定的電力來源。
在張家口,綠色電力與綠色算力齊頭并進,實現二者的高效匹配。張家口市能源局電煤科負責人羅永吉介紹,該市扎實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項目建設,通過優化整合電源側、電網側、負荷側、儲能側資源,構建源網荷儲高度融合的新型電力系統,為數據中心提供綠色低價電力,提升綠電消費比率。
今年上半年,張家口算力企業使用綠電比例超過30%,按照該市謀劃,未來這一比例將提升至80%以上。
布局全產業鏈
算力發展提速,只是張家口大數據上下游產業鏈不斷拓展的一個切片。
河北英維克公司的總部位于深圳。他們看中懷來縣大數據產業的未來發展,于2019年在此注冊子公司,主營數據中心專用溫控設備。該公司副總經理李杰介紹,隨著懷來及張家口大數據產業的快速發展,業務量從2019年的200套增加到目前的2000套。
圍繞建立“存算一體、訓推一體、算力調度、裝備制造、應用服務一體化”全產業鏈體系,張家口不斷延鏈強鏈補鏈,實現由單一數據存儲到算力、裝備制造、應用服務多元業態的轉變,大數據產業由鏈式發展向聚鏈成群加快轉變。
裝備制造業方面,該市積極推動存儲設備、網絡設備、數據采集產品等整機國產化制造和組裝發展,寶德數壩服務器項目、河北樂寧一期電子信息制造項目投產,目前具備年產服務器20萬臺、PC機24萬臺、服務器回收60萬臺的生產能力。信息軟件服務產業方面,建成投運懷來縣數字港、經開區數字文創基地、張北縣數壩科技信息技術服務基地和大數據信息技術服務基地等園區。目前,軟通動力、中國網庫、競業達、阿里客服中心、中國移動呼叫中心等一批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已先后運營。
聚焦全產業鏈發展,今年該市有針對性地精準招商,重點承接上游制造業、中游智算訓練推理服務業、下游人工智能模型研發等產業落地,著力發展數據標注、數據加工、數據呼叫、數據外包服務和數據分析挖掘等產業,深化數據融合應用,提升數據賦能水平。
當下,位于張家口經開區的數字服務產業基地建設正在提速,基地以數據服務、通算智算、職業教育為主攻方向,重點發展數字加工、電子商務、數字文創、數字應用、人工智能、信創服務,配建創新應用中心、職業培訓中心,構建“六組團、兩中心”產業發展格局,打造全市數字服務產業集聚引領區、全省數字服務產業發展創新區、京津冀數字服務產業協同發展示范區。
張家口正著力構建“一廊四區多園”的大數據產業空間布局,搭建京津冀大數據產業發展廊道,主動承接京津大數據產業外溢;以經開區為龍頭,打造數字服務產業功能區;以張北縣為龍頭,打造數據存儲與綠色低碳功能區;以懷來縣為龍頭,打造數據存算與融合應用功能區;以宣化區為龍頭,打造裝備制造與數據存算功能區;同時打造一批分布合理、特色鮮明、運行高效的大數據產業園,構建多園協同聯動格局。
培育創新場景
在張家口主城區,142個路口實現交通信號燈的智能調控。算法賦予信號燈“大腦”,讓以往的“車看燈”變成“燈看車”,實時感知車速、流量、排隊長度,動態調整配時,通行效率大大提升。
“依托大數據產業優勢和算力基礎,我們培育人工智能創新場景,更好地賦能各行各業。”張家口市數據和政務服務局副局長張輝華介紹,該市聚焦縣域特色產業集群、民生服務、社會治理等領域,培育“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打造算力充裕、數據豐富、應用多元的產業生態體系。
“幸福張家口”App匯集390余項便民服務,開發了14個掌上“一件事一次辦”應用場景;“垣崗在線”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及時發布各類崗位信息,為用人單位和求職者提供精準對接;推行“一網統管”改革,搭建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共享接入相關行業基礎數據,建成大民生、大建管、大平安、大市場等7個輔助決策系統,精準識別城市治理熱點并做出快速應對……張家口市深化數實融合,致力將更多數字成果轉化為可感可知、普惠共享的新圖景。
3月17日,由張家口數字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建設的張家口可信數據空間和數據流通服務支撐平臺上線運行,該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城市級數據要素流通基礎設施。
“建設張家口可信數據空間和數據流通服務支撐平臺,旨在從數據要素價值釋放的角度出發,打通數據循環流通難點、堵點,有效支撐公共數據和行業企業等社會數據市場化配置、高效流通利用。”張家口數字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賈立源表示,該公司充分發揮全市數字經濟建設主力軍作用,加強與國內數字經濟領域頭部企業合作,共建數據要素創新聯合實驗室,在工業制造、現代農業、商貿流通、醫療健康等多個領域開展數據要素應用場景。
(來源:《河北日報》郭曉通 王雪威 張超)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