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勸阻都及時有效、每一次違規都付出代價,才能讓“文明游覽”從口號轉化為習慣
遼寧大連,多名游客在獅虎園隔著鐵網薅老虎的毛,工作人員一直制止,但游客仍不聽勸阻,簡直匪夷所思。類似的不文明行為屢見不鮮:將飲料瓶砸向大熊貓;為拍出滿意的照片隨意摘花踩草;讓孩子在草坪上方便、騎雕塑拍照……總有游客為了一己私欲不惜破壞公共規則,對生態環境、公共資源和社會秩序造成不良影響,甚至危害動物和自身安全。
景區不文明行為屢禁不止,暴露出的問題不容忽視。治理這一現象,不能只靠道德譴責和口頭批評,還需要更嚴格的剛性措施和更有效的創新手段。
早在2015年,有關部門就確定了游客“黑名單”制度,但實際操作中仍存在缺少有效采集與認定機制、處罰措施不夠強硬等問題。其實,對于采集認定,景區可以嘗試引入技術手段,如安裝更多智能攝像頭、傳感器和自動報警系統等,必要時采用人工智能實時監控,提高不文明行為識別的及時性和精準度。
至于處罰措施,有關部門不妨積極探索,通過積分獎勵、全民監督等制度鼓勵游客遵守規范、參與制止不文明行為;建立全國景區游客“黑名單”的聯合懲戒機制,限制有不文明行為記錄的游客進入其他景區;必要時還可采取措施進一步提高違法違規成本。
此外,柔性勸導也會讓景區管理更加行之有效。例如,武漢大學和短視頻平臺合作制作“櫻花雨貼紙”,讓游客不搖樹也可以擁有浪漫的照片;南京紅山動物園用手繪立牌展示隨意投喂動物的危害。這些方式在照顧游客情緒和體驗的同時,實現了對景區安全與文明秩序的維護。
游客也應認識到,旅游中的不文明行為絕非私德小事,不能存在僥幸心理。有人踢斷上萬年石鐘乳被行政拘留;有人擅爬禁爬區域導致巖體損毀,受到刑事處罰……看似很小的不文明行為,很可能成為存在安全隱患、造成不良影響的大事,甚至觸犯法律。
文明應成為旅途中的習慣。治理景區不文明行為,需要創新管理、完善制度和游客自律相結合。每一次勸阻都及時有效、每一次違規都付出代價,才能讓“文明游覽”從口號轉化為習慣。
(來源:人民日報)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